“滞胀”这个在现实社会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居然在2021年登场了。不知不觉中,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最上游的原材料的价格纷纷高涨。做实业的企业家们叫苦不迭。
本次疫情爆发之后,中国率先吹响了经济复苏的号角,随后,世界各国也逐步恢复。社会的需求端首先大涨,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大量原材料,明显领先于供给端的恢复节奏。供不应求的现象开始出现。反观供给端,正所谓停工容易开工难。一个矿场老板,说停工以后大家立马放下活解散回家,但要想再次开工,就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并重新招人了。
因此,这一轮的周期行情与以往截然不同,原材料的价格会在高位持续徘徊和上行。
出乎意料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材料的价格竟然还在持续大幅攀升,且愈演愈烈。特别是近期我国煤价,逼得发电厂无法发电,最后导致多地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
我国是产煤大国,也是耗煤大国。70%的电厂是火电。在3060碳中和大战略之下,不少地方率先开始限产煤矿。供给降低,需求端随着经济恢复增加,煤价上升。同时电价并未上升。这样一来,包括发电厂在内的众多进货商熬不住了,与其花越来越高的价格购买煤炭再亏本发电,还不如囤着。今天买一吨,隔几天转手卖掉就能赚50%,谁还能拒绝呢?再叠加上述疫情大背景下的原材料涨价,最终出现如今“煤飞色舞”的行情。
在经济学中,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需要保持一定的通胀。经济增长,则失业率下降,人人都有工作和收入,愿意花钱消费。商品价格随着社会货币供给和人民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当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上升。此时人们花钱与投资的意愿度急剧下降。此时就是政府出手干预的时刻了。政府出更多的钱投资,修路,搞建设,去做那些私人企业家不愿做的项目。带动更多就业,将经济重新拉回正轨。相反,当经济明显过热,政府要做的就是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经济发展从来不是越快越好,每个国家政府追求的都是长期稳定的发展节奏。
可“滞胀”情况就不一样了。所谓“滞胀”就是社会经济处于停滞或缓慢增长,但物价不断上升的情况。出现“滞胀”现象往往是因为供给端而不是需求端出了问题。比如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东各国突然联合起来停止向美国供给石油,导致石油价格飞涨,无论美联储如何运用货币手段,或者美政府运用财政手段都无济于事。“滞胀”可以说是经济学家的“癌症”——没有特效药,只能依靠足够长的时间让它自然化解。
石油危机爆发之后,美国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来从外部缓和断供局势;另一方面,通过发展页岩油等新型替代能源技术来解决。
与此类似,疫情爆发、智利矿场无法开工、刚果金战乱、碳中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本次“滞胀”也只能通过时间来解决。在国内,囤积煤炭已被明令禁止,海外矿场逐步恢复。长时间下,原材料持续的高价最终必然导致需求的萎缩,最终供需重新走向平衡。
展望未来,短期内“滞胀”还将延续,国内经济继续承压,期待明年的宽货币政策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