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是财富之因,这是个因果规律地客观陈述,为什么这是客观规律?因为佛经论典中反复提到过,另外这段时间看过的一些非佛教徒写的书中也提到过,比如《与神对话3》里面大约1/3或1/4的篇幅反复提到过布施(给予)的功德,然后今天来书店翻了一下泰戈尔的诗集,里面有首故事诗也在说着有关布施的因果寓言:
虽然很多人听过布施是财富之因,但是还是很多人没有得到太多财富,为什么呢?可能有以下这几个原因吧:
1.有过布施的动作,但布施的量比较小,所以结的果也不大,比如泰戈尔诗里提到的,布施的时候只给国王一粒玉米,所以只得了同等大小的小金子一粒。
2.成熟的时间没有到,或者没有抓住机会?
3.带着怀疑的态度半信半疑地做,据说怀疑会让成熟的成果大打折扣;
以上暂且放一边
再看贫穷的因,贫穷的因是吝啬的心,为什么吝啬?因为害怕把东西给完别人自己什么也没有了,因为经历过借给别人的钱收不回来的情况……试问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除非是S到临头了,否则谁会肯说服自己把身上的所有财产全都布施给别人呢?
说服或忽悠别人把钱全都给自己倒是时有发生,比如电信诈骗,比如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各种广告。
如果给完就有,欲望也不十分强烈的话,那大部分人听完布施的功德,且在看完成功的案例,再加上自己亲证有效的前提下,应该是会愿意做布施的事情。
那也就是说要灭除贫穷的因就是要灭除吝啬的心呗,因为万法唯心造,如果这个论点成立的话,那心在怎样的条件下不会产生吝啬的心?在拥有很多财富的时候吗?好像也不见得,如果布施的心是吝啬心的对治,二者此消彼长,可是没有拥有怎样布施呢?总要留下维持生命的量余下的才能布施吧?
金刚经说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才是究竟的布施,如果一个人财富智慧身相各方面都非常理想,那他之前所做的广大布施里面什么钱财啊,智慧啊,欢喜快乐得串习多少世去才能养成自然而然地布施习气?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强调积累?不正是因为害怕失去啥也没有吗?没有积蓄了失业怎么办?没有积蓄生病怎么办?没有积蓄将来老了没能力赚钱养自己了怎么办?不正是因为有未来有必须要花钱的地方吗?
据说有人以老鼠为实验动物创造了一个老鼠乌托邦,也叫第25号宇宙实验,最后的结果是,虽然有足够的食物和水,但是所有老鼠在前期的争夺,数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因为被打败的老鼠在群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想繁衍后代,赢了的最后在后期的老化中逐渐S去了,直到最后一只老鼠也S了,整批老鼠彻底灭绝。当然人不能与老鼠等同,可是在古代,王公贵族吃喝不愁站在财富的最顶端,是容易滋生出一些奢靡BT的人,最后无一不走向灭亡,当然,也许有自然死亡,也许有家族没落的提前死亡。
其实今天写的这篇我也不知道表达了啥,可能就两个字:缺钱
因为缺钱,才想要拥有财富,才去找财富之因,才去思考我为什么不具足财富之因,我怎样才能拥有财富的因果?
我吝啬又布施,焦虑又忘却,麻木又清醒,懒惰又勤奋,暴躁又温和,大气又胆怯,抓狂又冷静,哭泣又大笑,思考又头痛,清醒又混乱……能活到今天也是个因缘和合的奇迹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