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其实好像我们什么也没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就莫名的给别人做了嫁衣,
记得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的后桌同学询问我一道语文题,而当时自己其实已经写了一个答案,但是不确定,于是给后面的同学递送纸条的时候写了另外一个答案,一是为了防止老师发现有学生作弊,另外一个是想验证一下到底哪个是对的,结果等试卷发下来,发现同学的这道题打了个对号,而自己的答案竟然是错的,是不是有种很无语的感觉?
小学四年级还很流行写评语,就是每次考完试后,老师就会让同学们将卷子带到家里,让家长写个评语感受啥的,但是很多同学因为考的不好又怕回家受到批评,于是就让同学代替家长写评语,自然,这事我帮了他们很大的忙,而更为奇葩的是老师还将家长的评语在课堂上点评,结果我自己卷子上的评语被老师说的一无是处,替别人家长写的倒是的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支持。
刚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会举办各种团体和学生会的活动,我自己认为自己的文采很不错,于是打算尝试报一个文学团,然后还非得拉着我的好朋友一起参加,我的好朋友最后决定就算是给我做个伴,于是一人写了一篇文章投给了文学社的社长,当时感觉自己还信心满满的一定能够被选上,结果等通知下来,说让我的好友去文学团入团,自己却落榜了,于是好友尴尬的说:’这叫什么事,我本来是陪你投稿的,结果自己进去了,你落选了???” 自然在我的建议下我的好友进入了文学团,然后开始了各种寻找文章错别字的工作,当我看到他修改文章查阅字典的时候,说实在的,真的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其实即使好友不陪着去,我也不见得被选上,因为每个人欣赏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就拿同一篇文章来说,有的人觉得你写的很好,很到位,但也有人觉得你写的什么都不是,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高中三年的时间,我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是班里的范文,之所以是范文我想大概是我和高中语文班主任在某一方面的偏好是一样的,我们喜欢那些有情感内容的,真实发生的故事情节的文章,读起来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又是有真实内容的东西,相反,我的高中复习班的语文班主任每次都把我的文章从头到尾改一遍,因为他喜欢那些富有哲理的句子,比如:’我们的人生就像数学里的正余弦,既有人生的最高点,也有人生的最低谷,“当然这句我总结感悟出来的话(通常灵感一来随手写在某个书本页里)被我的前桌给借鉴到她的作文里,然后被全体表扬,以至于语文老师在读这同学的范文的时候都齐刷刷的看向我(心理暗示;明明是你写出来的,为什么被夸的是别人?)是的,莫名其妙又给别人做了嫁衣。
但是自己能写出一俩个经典的句子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很好的将这个句子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我的手机里存放着很多的灵感短句,但是就是拼凑不出一个整篇文章,所以借鉴也是需要一定知识和技巧的。就像写一首诗词,可能灵感来了会一气呵成,有的时候就只能想出那么一两句,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只能是个半成品,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把你这个诗词给对接完整了,也是人家的底蕴和实力,
我相信我们给别人莫名做了嫁衣的事情很多,比如相亲的时候,结果对方看上了自己的好朋友,比如找工作的时候,结果对方对陪着自己来的人很满意,比如参加竞选和比赛的时候,陪同的人却拿了名次等等,这些事情的确让人想起来有些抓狂,啼笑皆非而且还有很多无奈,只能说这个机会可能真的不适合你,又或者说你本身就是他们的搭桥者,即使没有你我的存在,他们也会在某种机缘下彼此认识和成就,所以当自己已经给别人做了嫁衣的时候,不妨顺水人情,再多送他们一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