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买这辆汽车…
爸爸我要买薯片…
妈妈我要这个…
爸爸我要那个…
妈妈我还想要…
大人们都会遇到孩子不断要要要、买买买的问题,究竟该不该满足孩子的需求呢?好纠结啊。
要不要无限满足孩子的需求呢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爱来到这个世界的,对于这个软萌可爱的新生命,大人一开始都是无限满足着小孩子,饿了赶紧给吃的,孤单了赶紧逗乐,乏了赶紧伺候睡,要星星不敢摘月亮。慢慢孩子长大了,开始能说会道有想法,但大人满足孩子的步伐却慢慢犹豫迟疑了,为什么呢?
犹疑满足的内心戏很多,第一类:天呐,要什么买什么,以后不成了无法无天的小霸王;要什么买什么,会要得越来越多,怎么办…这类可归为“害怕索取无度”。
第二类:孩纸,你考试就考了这么点分还想要买手机;孩纸,妈妈说什么你都不听,妈妈也不听你的,别想买了…这类可归为“你没达到我的要求就别想买买买”。
第三类:吃方便面对身体不好,不能买;玩手机影响学习,不能买…这类可归为“我为你好不要买”。
第四类:太贵了,超出预算。
……
这些内心戏有道理吗,尝试逐一来破破。
1.要啥给啥真的会索取无度吗?
现在很多育儿书籍鼓励父母们尽可能的满足孩纸,甚至应该给出比孩子原本要的还要多。
对于孩子而言,爸爸妈妈爱自己就是无限满足自己,爸爸妈妈不满足自己就是不爱自己。体会到了满满的爱,孩子有力量面对外部世界探索未知,内心丰富情感流动;没体会到完整的爱与满足,孩子的精力还用在填补匮乏上面,没办法自由探索未知的世界,内心匮乏情感收缩。
对于理论,妈妈们点头如捣蒜的同意,可是一用到实际情况,又有新问题。
有妈妈说放开来满足,孩子真的索求不停啊。
电视里、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心情不好就买买买、失恋了就吃吃吃的人,买买买和吃吃吃不过是用以填补内心空虚与空洞的手段罢了。
要不要无限满足孩子的需求呢当一个小孩子也出现不断的索求时,大人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满不满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到孩子内心为什么像填不满的黑洞,Ta究竟匮乏什么?探索匮乏的原因比考虑要不要满足更重要。
前几天女儿在家不断的到处翻零食吃,总也停不住嘴。那几天刚好期末考试比较忙,等她考完试后带她去买零食吃,她却没有多少兴趣。觉察一下,也许她不断的要买零食和吃零食,不过是应对期末考试带来的压力,考完试后自由自在,对零食的需求也降低了。
2.达到要求才能满足孩子需求可以吗?
当孩子需要达到大人的要求才能被满足时,孩子就成了大人实现自己目标的一个工具,作为一个工具,Ta没有了公平与被尊重的地位。一个不断用满足条件来换取自己需求的孩子,内心充斥着不配得感和低价值感,面对外部世界时,处于紧缩和不信任的状态,以后走上社会,也不敢勇敢的索取自己应得或值得的东西。
3.我是为你好才不买的,对吗?
首先,这个为你好是否真的成立。吃方便面对身体不好,这是真的吗?吃一包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吗?吃几包会影响身体健康呢?影响程度有多大呢?玩手机就一定影响学习吗,手机不可以成为一个工具吗?
其次,什么才叫为孩子好。孩子觉得好的就是眼前的方便面,大人却偏说是看不见的身体健康,这分明是看不见孩子的需求。
事实上,越是不满足某个需求,反而越想要。强行压制下去的需求会成为心里埋下的一颗种子,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颗大树,总会找办法冒出来。
4.太贵了,买不起。
孩子们要的一般也就是吃的、玩的,一般而言基本都能负担起。当大人心说买不起时,可以先反问一下这是真的吗。如果真的是经济条件有限,如实坦诚的告诉孩子妈妈买不起,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己不配得的感觉就好。
以上的分析是从孩子需求的角度分析,但不管怎么分析,有的大人还是不敢去无限满足孩子,这个“不敢”也值得去觉察。例如有的时候,大人自己内心深藏不安全感,对外部世界存在不信任感,那就不可能做到全然的满足。自己都是紧张戒备状态,给不出孩子所要的放松自在的环境。
回想一下,孩子心心念念的欲望被满足的一瞬间,两眼是会发光的,看着那从内心传出的明眸皓齿的笑容,还有比这更让人愉悦的吗?如果你就是那个孩子,你的感觉是什么?你希望自己的父母怎么做呢?
要不要无限满足孩子的需求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