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天?最近无论是新闻还是养生知识,铺天盖地的冲它而来,到底有什么那么重要?先来普及一下三伏天的来历: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果然火力十足,南方大部地区的高温天气已连续“坐庄”多日。
这段时间异常的热,太阳火辣辣的,因此都会称:蒸桑拿。对于三伏天,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好它呢,我们看看
2017年三伏天的时间:
7月12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0日,共40天。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为末伏 10 天
首先我们在三伏天的这段时间里要做的是吃,养,治
怎么吃?这段时间可是排毒的好时期,身上的毒素在三伏天里就要好好的排一排。
一、多吃绿色食物助排便
深绿色蔬菜富含抗氧化剂、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植物营养素,其抗炎作用能够令免疫系统坚持生机。绿色蔬菜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排便,保证毒素的排出。
你可以用蔬菜做凉拌,可以用水果榨汁,都是有益于排毒。
二、补充α-亚麻酸
肃清血液毒素
夏天毒素假如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向内浸透,血液毒素渣滓过多就会构成血栓,所以在夏季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也会很多,因而在夏季最热的三伏天我们也要留意排血毒。
Α-亚麻酸是排血毒,肃清血液渣滓,维持血管安康的重要物质,充足的α-亚麻酸能够协助我们减少血管壁斑块残留,维持血管畅通,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三伏天的养生饮食四原则 补气去火多酸多甘
三、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四、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要知道用好三伏天是可以将深藏体内多年的寒气“逼”出来的!那么怎么判断体内有没有寒气呢?
1.三伏灸
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20150703114611_lxpojrus.jpg
2、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4、多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
以上我们粗略的讲了怎么利用好三伏天,这段时期错过了,养生就得等下一年了。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