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Z1:我给你一个苹果,你能认出来吗?

Z1:我给你一个苹果,你能认出来吗?

作者: TheMagus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22:06 被阅读0次

给你一个苹果:

生物之果

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

这个呢:

科学之果

或者,这个呢:

智慧之果

这就是我今天要简单介绍的主题:认知

从上可以看出,认知是有层次的,于是我们看到身边充斥着各种关于此话题的说法:认知天性、认知尺度、认知迭代、认知升级、认知突围、认知壁垒、认知差、认知盈余、认知计算……

读屏时代的一大特色便是:零碎的概念随处可见,系统的讲述寥寥无几。

这加大了我们的认知难度。

认知之基:神经连接

面对新的信息,一开始我们通过顶叶(运动)、枕叶(视力)、颞叶(语言)接收孤立的概念、观点、图像等信息,并通过海马体将其转化存储在大脑皮层的各个神经元孤岛中,再通过分析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构建无穷尽的皮层回路,继而完成在皮层前额、背外侧、前额叶及眶额的思考、判断、计划乃至情绪输出,并最终通过小脑、脑干下达指令给身体实施行动操作。

大脑的形式决定了认知的形式,联结(既有经验与新信息,生理上体现为神经元)形成知识并涌现出智能,某些突变与选择(联结偏差及其自适应)则孕育出创新。

这便是由经验(记忆)、联系(联结)、创造(变异)织就的认知之网。

认知之锚:知行合一

从认知发生学或认知动力学的角度来讲,认知必然源于某种动机或意愿,受个体人格(性格、世界观、价值观等)限定,体现为某种能力与习惯。

众所周知,能力是认知最显性的展现,它包括知识与技能两部分。如前所述,如果说知识是新旧信息的联结与建构,技能便是这种联结建构的输出,即在具体场景中具体事物上的应用。

技能最后的执着是习惯,当能力化为某种直觉,便臻于了最高境界,其威力不可估量(直觉泵)。

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发现现有知识的不足,从而引发知识结构的更新进化,才能在现实的反馈与引导下做出合乎时宜的创造。

认知之元:意识监控

限于时,限于地,限于自我,我们总有太多“认知偏见”跟“思维惯性”,它们是我们认识自我与世界的“盲点”跟“盲维”,就像一开始的那三个苹果,“误解”不可避免的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叩问自己,需要练就元认知的能力。

元认知源于自我意识。作为“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回路。元认知回路是无意识的信息(在“系统”中)进入到意识空间(心理剧场),并且转化成能重新转回系统的信息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简单称为“监控与规正”,并引我们去往更为广阔的领地。

认知之序:认知螺旋

认知是从无知到知而论,再到行而能的过程。

知识来自深度阅读,能力源于刻意练习。

关于深度学习与刻意练习,之前多有阐释,在此不再赘述。

所以,从现在开始,走上自我的认知之路,去看更加真实壮丽的世界吧。走出舒适区,去更高处寻求意义。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摆脱环境的束缚,找寻真实的自我。

相关文章

  • Z1:我给你一个苹果,你能认出来吗?

    给你一个苹果: 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 这个呢: 或者,这个呢: 这就是我今天要简单介绍的主题:认知。 从上可以看出...

  • 手绘-黛玉

    我即使不说,你能认出来吗? 给我个鼓励,我会继续努力!

  • 铅笔画

    能认出来这是谁吗?

  • 我为了能认出我画的啥,都注上名字了!!!

    没标注你们能认出来吗?

  • 浅谈写作

    如果给你泥土和水,你能制造出苹果吗?苹果树可以!!!苹果树从泥土和水当中吸取养分,而后产出的苹果的能力,我们暂且将...

  • 能认出是谁吗

    昨天练的勾线,能认出来是谁吗

  • 【老师炒更】(打滴滴奇遇记)

    编剧:灵风梦雨 我:咦,你不是马老师吗? 马:嗯,嗯,你以前是哪个班,给你认出来了。 ……… 我:马老师啊,你一年...

  • 2017-08-30

    书名:《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2017.8.30.1:00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打胜仗吗?(读《给你一个团队...

  • 《产品思维30讲》之产品的系统能力

    什么是系统能力?我以前问过这个问题, 给你泥土和水,你能做出一个苹果吗? 几乎每个人都会茫然,但是苹果...

  • 四个苹果

    数学老师问七岁的阿拉乌:“如果我给你一个苹果,语文老师给你一个苹果,体育老师给你一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Z1:我给你一个苹果,你能认出来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fw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