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鄙视,自卑,改变

鄙视,自卑,改变

作者: 不可估量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11:14 被阅读47次

我的好朋友在她的朋友圈发了一条这样的一条评论:在面对“浪费”谴责时,那些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连叔都说了。我能力有限,所以要求也不高。但是如果我的孩子玩了一碗饭,撕了一盒纸,倒了一瓶颜料,他玩得超级开心,而边上有人说浪费时,我就会在内心深深地鄙视这处深到骨子里的穷,然后义无反顾地继续。

她大概是看了一篇叫《你有浪费力吗?》的文章发出的感慨。我基本上很同意她的观点,我也觉得在她所描述的场境中,孩子“玩得超级开心”是价值的核心,至于浪费是次要的。也就是物质(钱)是为人服务,还是人为物质(钱)服务的问题。虽然这类事情中间会有一个“度”,每个人的刻度位置都不一样,但是内心的“穷”就是一种内心的欠缺感。这种欠缺感让人无时无刻都想拥有更多的东西。有些人着眼于物质,有些人着眼于精神。其实人对于精神上的勤于索取,吝啬,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穷相呢?

不过,让我有感觉的字眼却是“鄙视”2字,鄙视是轻蔑,看不起的意思。鄙视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是自卑,看不起自己是明自卑,看不起别人则是潜自卑。潜自卑当然是我自己创造的词了,是指这种自卑埋在潜意识里,而自己却浑然不觉。为何说看不起别人是自卑?其实逻辑也是很简单的,就是你在表达对别人的鄙视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优越感,暗示自己在某方面比对方做得更好。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指出,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因为自卑感会让人感到压力很大,所以他们会通过寻求优越感的方式来释放压力,补偿自己。当你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时,并没有在表现优越感,但是你开始“鄙视”别人时,就是在补偿自卑。

我们鄙视一个人的明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优越感,也就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和补偿自卑压力;而其潜目的,或许有那么一点期待别人的改变来认同和我们一样的观点和做法。从我朋友的角度,她也许潜意识里认为身边的这个人不甘心被鄙视而有所改变。但是大部分人遭到鄙见时的反应是“反鄙视”,也就是说,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心。“你自己又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鄙视我?”然后对方不但不会有什么改变,还会与你上演一段互相撕逼的悲催历程。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开始想说教了。打住:任何一种说教的欲望都在打压着别人的声音。一旦你想说教,你的连珠炮式教训别人的欲望就会冲口而出,完全没有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机会,也没顾及到对方的感受,反而会期待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并作出改变。也就是说,当我们强行说教的时候,我们开始缺失了“共情”和同理心。“鄙视”也一样,我们鄙视别人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就拿我这个朋友的例子来说吧,她身边的这个人之所以会在同样的场景中说“浪费”,是因为他的认知,他的价值观,他的信念就是认为这是“浪费”。而认知,价值观,信念和他本人的性格,能力和经历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他在做着他认为对的事情。既然他坚信是对的,他为何要想着改变呢?如果我们能从他的角度来看和感受同样的场景,我们不一定认同对方的观点,但是至少会尊重对方的不同看法和做法,至少不至于“鄙视”对方的程度。而至于那个被“鄙视”的人,当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遭到压制时,其实也可以通过“共情”的能力去建立自己的抗“鄙视”能力从而不至于“反鄙视”。从我这个朋友的例子中,被“鄙视”的那个人若有共情能力,就必然知道和理解对方的价值立场不一样所导致了观点冲突,从而不至于有被伤害的感觉。要做到共情,除了超越自卑之外,其种程度上,这种技能也是可以训练和习得的。

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想说服别人,却不自觉地防御着别人的说服。如果2个常有冲突观点的人不得不相处,不得不追求和谐,那么罗杰斯的人文主义心理治疗思想对我们是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的:先完全的接纳对方,再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对方。就像打太极一样,先迎合,再引导。大家各改一部分,各容纳一部分,都做到无条件接纳和爱对方,和谐相处大概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鄙视,自卑,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gu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