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总,
我们俩真的是半斤八两,你现在是收到一堆广告,可以琢磨怎么让自己上钩——走进智能手机的魔幻世界;我是今天第一次使用了德国的"手机付款",玩出小故事来了。
从上海回来后,我就忙着给新购置的手机装上“钱包”,因为HW手机被德国阻断,不能支持付款,我也是为这个缘故才买新手机的。网上银行我早就注册了,基本为我完成看明细和转汇两大任务。但是还有两样新操作我从来没有在德国用过:一是在超市使用手机支付,二是让手机生成票证(火车票、飞机票、音乐会票等等都用手机版的二维码取代传统的纸质票证)。这两样我虽然不喜欢,但使用它们肯定是趋势,而且以我的判断,操作不会难。所以我叫自己学会后再放弃使用。
今早出门时才7点多,这个时间点是超市刚刚开门,顾客还不多的时候,我决定趁人不多时去买点东西,同时让收银员教我怎么使用手机付款。我还告诉自己:只要有一个人在排队等,我今天就不用手机。结果自己贪心多拿了货物,结账的数字超过了我随身携带的现款量,必须用手机了,幸好也只有一个人排在我后面。
我嘟嘟囔囔对收银员说,我第一次用虚拟卡付钱,还不知道怎么用,同时笨手笨脚的扒拉着手机,想找出“钱包”来。那个收银员小哥用那种对老人同情而不耐烦的眼神看了一眼我,再瞟了一眼我的手机,一把拿过去说“不用这么麻烦”。
我的手机设定是认脸开锁的,所以他开不出我的钱包。我用老人责怪孩子的口气对他说:“不是要你替我操作,你得教我。”他很乖的把手机交还我说:“您就连按两下开关键,然后把镜头对着刷卡机就行了。”
我按了两下开关键,果然跳出连信用卡。那接下来干什么呢?扫描也得有个码不是?小哥一脸不耐,又劈手夺过手机,把手机和刷卡机同方向放齐,一声“嘟”,付款就完成了。小哥说:“就这么简单!不过您别因为简单就多玩啊”。
看来没当我老人,倒是当我孩子了。
在上海其实用微信支付之类的也简单,我很娴熟,不得不娴熟,因为没什么选择,感到在上海都不好意思掏钱包数票子。不过在上海用的时候,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这两个应用,还是要打开手机上的应用,再扫店家的二维码,或让店家扫描我的二维码才能完成交易。今天这小哥干脆是按两下子,再对齐一下就行了,似乎比我会的方法更没有技术性(原因是我的“钱包”也被我设定成认脸的,脸就是二维码,所以不必再输入密码)。
我现在各类账户的密码太多,都记不清楚谁是谁了,常常要当众翻开厚本子找自己的密码,在上海买手机时,推销手机的年轻人就为此笑过我。为了防止这种打开本子找密码的尴尬,我就在新手机上设定“认脸开锁”了。坏处是,谁想借用我的手机,还得同时借我的脸。
——————
早上刚满怀喜悦学了这一个新技术,下午开电脑时就被教训了。
我收到叫寄信者为“Appel支援”的一封EMAIL,信中说:
您的 Apple ID 已於2023年8月7日20:51:08 GMT+8 購買了檢測到異常行為:並進行消費活動。Apple支援想確認該卡是否為本人使用,因此很遺憾地通知您,我們已經部分延緩了該筆訂單的進度,時間為24小時。
再往下看,还有一张清单,显示交易对象是新款的天价手机,交易地点在台湾,说如非我本人操作,请立即点击这里,联系某Pay的服务。
我看了,一阵惊慌,怎么今天刚用了一次,就被人盗取资料了?赶着点击那个链接,发现不能打开。——————
还好还好啊,老天保佑不能打开。因为当我求助万能的ChatGPT时,它说:“這種信息看起來可能是一個釣魚詐騙的嘗試,請不要回應或點擊其中的任何鏈接。這類詐騙嘗試通常會利用人們的恐懼或好奇心,以試圖騙取個人信息、金錢或敏感數據。”
再回头看这信,从用词到信件格式到设计看,真是完美无瑕,妥妥的服务团队警告信模式。可日期是不对头的;我再看每次支付后得到的通知时,还发现人家某Pay不是用那个地址发信的。
差点就上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