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务川历史,走进务川文明!
清明时节话"字仓"(原创)清明时节话"字仓"(原创)
清明时节话"字仓"(原创)
清明时节话"字仓"(原创)
清明时节话"字仓"(原创)
清明时节话"字仓"(原创)
清明时节话"字仓"(原创)
清明时节话"字仓"(原创)
清明时节话"字仓"(原创)
作者:田茂江
“惜字炉”又叫“惜字塔”,又称“敬字亭”、“敬文亭”、“字库”、“惜字亭”、“焚字炉”等,多川仡佬族文史资料记载为“字仓”,是孔庙、书院、文昌阁的例设。古人惜字如金,对于有文字的纸张十分敬重,即使是废弃的带字纸也要洗净焚烧,以表敬意。
惜字塔源于宋代,在明清朝时十分盛行,相传在宋朝时一名叫王曾的人,他的父亲十分爱惜字纸,见到地上甚至粪秽中有字纸,他都会捡起,或洗净或焚烧。明代的话本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有载:“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可见这字的关系,非同小可。况且圣贤传经讲道,齐家治国平天下,多用着他不消说;即是道家青牛骑出去,佛家白马驮将来,也只是靠这几个字,致得三教流传,同于三光。那字是何等之物,岂可不贵重他!每见世间人,不以字纸为意,见有那残书废叶,便将来包长包短,以致因而揩台抹桌,弃掷在地,扫置灰尘污秽中,如此作践,真是罪业深重,假如偶然见了,便轻轻拾将起来,付之水火,有何重难的事?”明代的池莲大师在《自知录·杂善类》中有言:“拾路遗字纸火化,百字为一善。”《自知录·杂不善类》中曰:“遗弃字纸不顾,十字为一过。”可见古人惜字敬文在古时已然到了道德修为的高度。
近日,在务川县蕉坝镇和平组,村民们自发组织维护一处惜字塔建筑。该塔建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距今已有157年。
在和平组村子中间留存一座保留较好高7米左右的惜字塔。
惜字塔由基座和三层塔身和塔顶组成,踏上刻有“惜字炉”和“西库东”(疑有缺字)的大字。
塔上还刻有建塔出资人姓名、资金数、工匠等信息。如今村里的姓氏大多还是塔上的姓氏,且辈分与现在大多数辈分都是轮回关系,故可猜测该村子里的人大多数是塔上人的后代。(有待查阅族谱考证)
塔上的“辛酉岁、咸丰十一年孟冬月望日谷旦”仍清晰可见,由此可知该塔于1861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的一个良辰落成。(谷旦:在古石碑谒中指“良辰”)
在塔顶,疑似鱼身龙头的精美雕刻保存完好。在古时,相传为龙的第九子,后有“鱼跃龙门”的吉祥含义。
如今,该村子的村民自发集资出力维护,可以说是将祖先的遗风继承,该村在新世纪以后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大学生,亦可谓人才辈出。
只是,为何在地处边境、偏远的小山村会有如此建筑,该地在清朝时究竟是何景象都不得而知有待考略。(田茂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