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结束得晚。夜虽已深,还是趁热打铁,复盘一下。今日事今日毕吧,明天指不定又会忙什么。
今天的书目:《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
使人自身变得完美,主体上完善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一)什么是好的教育
1.兴,唤醒人的生命力
2.观,提高人的理解力、判断力
3.群,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
4.怨,使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的两大使命
1.第一使命:传承人类的文化
2.第二使命:传承和发展人类知识
安一颗好心。
文化的教育就是心灵的教育。
文化的教育是心的教育,能让你的心灵变得柔软、温暖、慈悲,这是教育的第一使命。
【我想到的】教育,从来不只是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都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有一个自我教育,也很重要。
(二)教师能做什么,能怎么做
1.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老师?
能“温故而知新”的人。这个“温故而知新”,一般理解为掌握旧知识,还能掌握新知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温故”可以说是强调知识,“知新”不是强调知识。“知新”是能够对这个世界上层出不穷的新的事件做出正当的判断。孔子的意思是说有知识且有判断力的人才能做老师。
有知识并且有判断力才能做好一个老师。
今天的时代对老师提出了很多要求。
【我想到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常我们经常引用的是它的前半句而
2. 教给孩子最元典、最本质的东西
经典?每个时代都会有
元典?只能特殊时期出现
阐释就是继承,阐释就是发展。
老师只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价值观教育,注重元典的阅读。教给孩子最元典、最本质的东西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价值观的教育是培养他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需要通过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价值观的认同来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三)知识、技能、素质怎么区分
知识和文化的差别
什么才是素质教育?
我们首先想什么不是素质?
第一,知识不是素质,第二,技能不是素质。它们有助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但是本身不是素质。
知识多不代表素质高。
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最核心的能力,不是他的知识宽度,而是他的判断力和精神高度。
最理想的教育,就是人类的教育在最初状态下呈现出来的样子,就是教育曾经有过的“高尚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
知识是要有的,简单的累加,并不是素养。
技能只是展示精神高度的一个手段。
简单地说,素质就是将来能不能扛事。
“孟子四心”,也能解释什么是素质。
恻隐之心:仁,培养爱心、同情心、慈悲心
羞恶之心:义,培养羞耻之心
辞让之心:礼,培养合作精神
是非之心:智,培养是非判断能力
(四)最理想的教育
好的教育首先要有高尚的内容。
最理想的教育:“高尚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
教育的理想状态,也不是每一步的结果都要达到理想的状态,问题是朝不朝这个理想的状态去努力。不是尽量达到这个目标,而是力所能及地把能力都发挥出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好。
书友的分享要点:
成为自己
教育,自己会成长
真实
听从内心
种下一颗种子,等待它的成长。
做一个温良的人
收到的讯息:
《人生只有一件事》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卓别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