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要是看到孩子常常出现如下十大现象,那就是近视前的征兆,要当心了,得赶紧带孩子去检查。
1.常眯眼:当远处目标看不清时,孩子往往采取眯眼的办法来弥补,因为眯眼时眼睑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减少弥散光线,减少散光的影响,从而暂时提高和改善视敏度。
2.揉眼:看不清目标时,常用手揉眼睛,以企图更好地看清楚些。
3.常眨眼: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近视,增加视力清晰度。不少人在流泪时,看东西也会更清楚一些。
4.歪头:常发生的是歪头看电视,也是由于在歪头时,可以减少部分弥散光线的干扰和影响,有些孩子甚至养成歪头的习惯。
5.常出错:远处目标不清楚,见了熟人也不打招唿。考试时会看错题,暗处行动时可被东西绊倒或碰伤,还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常需借别人的笔记来抄写等等。
6.凑近:常常表现在看电视时往近处凑,尽量靠近电视机,看书写字时,趴得很近、很低。
7.扳眼:少数孩子在看不清远处目标时,常用手在外眼角用力将眼角皮肤往外扳扯,达到同歪头眯眼一样的效果。
8.斜眼:部分近视孩子合并发生外斜视,一只眼看前方时,另一只眼偏向外面。所以,发现眼斜也一定要先查视力。
9.抱怨:由于视力不稳定,一些孩子会抱怨教室光线太暗,或说因黑板反光看不清,还有不少孩子说晚自习时视力差等。
10.皱眉:皱起眉头,企图使双眼都“用力”,以此来改善视力。但实际上这样做由于眼外肌压迫于眼球,反而使近视眼的发展速度加快。
如果孩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出现以上行为,那就应该趁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视力。发现近视可以采取户外运动、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等方法矫正。
验配合适的眼镜
不同儿童的近视发生和近视状态是不同的,验配眼镜也不能“一刀切”,需要结合双眼的眼位(有无内、外隐斜)、调节力、屈光状态(有无屈光参差,有无过高的散光)等多种因素来配镜。
举例来说,验光同样是300度(-3.0D)近视的两个儿童,300度是准确的屈光检查结果,但其配镜处方却不同,一个孩子可能需要用275度(-2.75D)的眼镜,而另外一个孩子则需要用325度(-3.25D)的眼镜,这才是合适的处方。
因此,配镜需要到专业的机构检查获得合适的眼镜处方。此外,除了配镜处方外,还要根据孩子的检查情况选择不同的功能性镜片(如渐变镜、双光镜、周边离焦控制镜等),以达到最佳近视控制效果。
选角膜塑形镜(ok镜)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角膜塑形对儿童近视进展有着明确的、有效的控制作用,但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指征,并且价格相对较贵。
有条件的家长应带孩子到有资质的验配机构接受检查和验配。同时要注意,角膜塑形镜有较强的医学属性,配戴的孩子一定要遵医嘱,并按期复诊。
角膜塑形镜(ok镜)适合人群
1、8-18岁近视的中小学生;
2、有参军、考公务员、部队军事院校和公安警官学院等过视力体检关需求的;
3、白领、模特、演员、运动员、潜水员等特殊职业戴眼镜不方便的;
4、由于各种原因不符合激光手术条件。
每周14~15小时户外活动
想预防近视,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40~50分钟。
另外,每天上下午要做一次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当。
此外,还要多参加球类运动、多观察树木花草,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每周要进行14~15小时的户外活动,这样患近视风险就会下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