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新议员对富兰克林爱搭不理,富兰克林呢不希望被他反对,但又不想卑躬屈膝去示好,怎么办呢?过了些日子,富兰克林得知新议员手中有本稀有的珍藏版书,就写了便条向他表示很想读一读,希望能借到。果然,新议员寄给了他。一周后,富兰克林还书时又写了一张便条表示深深的感谢。在下一次议会中他们见面时,新议员主动的向富兰克林打招呼,这之前从来没有过,而且是特别殷勤有礼。从此之后,新议员总是特别乐意给予富兰克林很多帮助,并成为彼此一生的至交。
于是,富兰克林说,这件事让他相信了一句古老的格言:
假如一个人帮了你的忙,他会比受过你恩惠的人更乐于长久的帮助你。
这句格言用大白话说,大概就是:要使某个人喜欢你,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咋一听,有点不可思议;再一想,有点意思。然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可不止是想想而已,他们在1960年握手做了一个心理实验,在20世纪的这次实验里用科学验证了200年前的这句格言:请别人帮你做点事,别人会对你更有好感。因为富兰克林的这则小故事广为流传,这个心理实验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效应”。
生活中,其实不乏类似经历。如果别人答应了自己的一个麻烦,势必日后要还别人一个(最好是更大些的人情),这样,两边的麻烦不“平等”,下次又多了一个麻烦别人的机会,你来我往,基情产生了;更多时候,两个原本陌生的人因为一个主动求助,带来彼此的相识、相知。
当然,请人帮小忙的时候是如此,如果突兀、无分寸的请别人帮大忙的话,别人要么给予吝啬的回应,要么干脆拒绝——此乃,废话。
嘚不嘚不嘚,原来你们喜欢我,就是因为我总厚着脸皮找你们麻烦呀;所以你们越帮我就越喜欢我——此乃,疯话。
怎么运用呢?
1、少一个敌人(防患于未燃):像富兰克林学习,遇到不好对付的主儿,咱换个破冰的方式——求助呀。
2、多一个朋友(阳光就在身边):以开放的心态,放软身段,主动向前辈(含年纪比自己小的)讨教求助,并记得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