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湾沟小学
戴英姿
关于语文,有许多令人看不清的“谜团”:我也有我自己的疑惑,通过寒假参加的网络《读写报》与《语文主题的学习》使我豁然开朗。
语文“非常重要”的学科,却又是最为人“轻视的学科;对一名语文教师而言,似乎教与不教效果都差不多,你花的工夫通常与最后的效果不成正比对学生而言,老老实实地把课本读得滚瓜烂熟考试时未必能得高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语文课可上可不上,因为语文成绩早在许多年前就停滞不前,再多努力也无助。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发起者李希贵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些“谜团”。
他的破解办法十分简单:把学生自主阅读大量阅读摆在语文课的首位。之所以这样做,我们相信这是一种关于常识的直觉一一他本身就是一个受过阅读恩惠,深知阅读力量的人。
从这个直觉出发,他开始拨开环绕语文的“谜雾”:语文教学为何如此举步维艰,那是因为我们一直采取了舍本逐未的态度,甚至习惯了用“反常识”的方式在行走。
因此,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回到常识。
回到常识,首先是回到学习的常识。因为走得太远,我们经常忘记了到底是谁在学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者重申,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大量阅读,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主题学习的”定义
“语文主题学习”是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特征,以编写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的实验教材(即《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载体的语文学习体系。
“语文主题学习”立足于简简单单教语文。因为不论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按照单元编排,以某个主题为中心来构建课文单元。大体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是直接标示出单元主题,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五单元的主题为“读书”。第二类是单元主题隐含在单元课文背后,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开头有段编者导语,这段话相当于该单元主题的阐释与提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即是依据教材的单元主题编写。比如教材中有一篇关于“童年”主题的课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即围绕这个主题选择几十篇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对、相反的文章,且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后面都配有阅读提示。这些文章既要照顾到古今中外,还是注意到文言、白话的搭配,既要兼顾诗歌、小说、散文等问题,又要照顾到不同的年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课文的单元主题进行扩展和延伸,使主题更加丰富、多元,促进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即是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依托实施的课内大量阅读的教改实验。
二、“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
第一、语文是学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
为什么叫“主题学习”,而不叫主题教学?因为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在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剩余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教师的指点下自由阅读配套的《语文主题习丛书》。实现在一般的学校,靠一般的老师,在一般的生源条件下就能实施的语文教改方法
第二,“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
过去,有过很多语文教改实验,也有很多阅读资料和阅读系列的书籍,但大都强调课外阅读一课堂就是完成课本,把教材教得死去活来;如果要读书,就依靠课外。如果语文的教学靠课外,英语毫无疑问也要靠课外,数学同样也要靠课外,课外阅读的目标能完成吗?所以,不要再去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未来不是上大学中文系,他们在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对于80%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在课内就把语文学好。怎样学好?“语文主题学习”为学生配备了每册十几万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个学期的课内阅读可以达到100万字,一个学年完全能够达到200万字。实践证明,一本十几万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教师只需略加指点,只要学生读了,质量自然就有。不需要精雕细刻,不需要每一句都挖地三尺,横梁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的标准,就是个学期的课内能不能把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让学生读完。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各国的调查数据也告诉我们:这个阅读量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时间完成
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64本,这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成年人。
第三,改变长期以来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的现状。
每一个学科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常常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表现最突出的是一一用理科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众所周知,数学是举一反三,做了一个例题,就会了10个题目。这是学习理科的方式但是学习语文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的阅读,最后有感悟,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多了,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所以需要改变靠讲一篇文章,就希望学生把好多文章都搞明白,语文素养就会大大提高的认识。须把讲和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语文主题学习”。所以,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将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作为学生主导的时间。所以,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初,统一了三个思想:
第一、个学期课内阅读100万字,一个学年课内阅读200万字。
第二,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
第三,没有体验先不要写作,特别是小学和初中。
三、实验的开展
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实践特点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三个“一般的语文教学
方式”:一般学校、一般学生、一般师资。在具体操作上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一)大量阅读
低年级每学年课内阅读量10万字以上;中年级每学年课内阅读量100万字;高年级每学年课内阅读量2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的课内阅读量1000万字以上。主要借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完成。这远远超过了课标要求
(二)课内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想课堂要时间,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语文课本,剩下三分之二的课时用来阅读《文主题学习丛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尽量少讲,“简简单单学习语文”,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操作要点
“语文主题学习”从语文教学的规律入手,倡导大量阅读,简简单单学习语文,改变了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的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实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改变课时分配,课内大量阅读
建立以“大阅读”为目标的语文学习体系,实施语文课时的“三一制”课内用三分之一时间学习语文教材,其余三分之二时间用于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其他经典作品,为课内大量阅读提供时间保障
(二)三讲三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字词句强拉硬套,段篇章条分缕析,把教材挖地三尺,而是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集中力量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减少无效劳动,课文教学直奔中心,使课堂教学提速、增容,高效低耗。
(三)倡导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不再是满堂灌,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把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上,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多给学生时间,让其自由阅读,自主积累,自主品味,合作学习,探索学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四)改革备课制度,利用学案导学
实施集体备课。教师课前提前阅读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学期教学前,备课组先进行初步集体备课,确定出每单元的教学重点或主题,分工落实到实验教师;实验教师根据分工重点备课,确定教学指导方案,提交备课组讨论、修正后分发到讲课教师;讲课教师提前公布学习方案,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推荐并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搜集资料:学生在查找资料、大量阅读过程中,解决疑难,提出问题。
教师以导学案为引领,对一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体验。学案包括三部分:是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导读提示,这是学案中最重要的,也是对学生学习真正起指导作用的核心内容,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不仅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示,而且为学生提供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提示,学生依据学案中的问题和提示就可以知道阅读这篇文章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三是反馈检测,用来帮助学生检测对课文重点把握及语言积累等方面的收获。
四、“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
在实践过程只能跟,实验教师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研究氛围,开发出多种“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1+X”模式,即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多篇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
第二种是“X+1”模式:先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谋篇文章,即“反三归一”。
第三种是“单元整体推进”模式:学生学完必修教材一单元的文章,再整体补充《语文主体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
希望我们江源能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下,会使我们语文课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一教师简单教,学生快乐地学,课堂教学变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教师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学生喜欢上了语文课堂,也就会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