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结束私密组,九月疏远排斥贬低团体,十月与身体的各种小恙抗争,十月的最后一天工作上出了个小漏洞,于是十一月到现在的每一天几乎都想着团体和团体里的种种,不止一次的拿出手机翻看当时手机里的笔记。每看一次就领悟一次。我想十一月开始回归并理性对待团体了。
每次小组最后结束时李仑都会说一句:“小组虽然结束了,但是后劲会很足,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你在现实生活里会经常想起它,甚至梦到它。”当今年八月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胸腔里有一股声音几乎要当场喷涌“别吹牛,不可能!”现在看来,还是我错了。两个月后小组里的种种,开始在我脑袋里不断翻腾。
李仑在几轮不久就给了我一个称号“嫌弃专家”。是的,这个半调侃的封号我真心接受!对待我身边熟悉的人,无论是我心里接受的还是不接受的,几乎都逃不过我内心对他的嫌弃。从开始的在心里嫌弃慢慢蔓延到嘴巴上说出来到最后放肆到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我对身边人的嫌弃过程。在小组里我嫌弃A女的撒娇发嗲,嫌弃B男软弱无力和无技术,嫌弃C女的暴发户假装知性熟女姿态,嫌弃D男浅陋无内涵、、、、、、写出这一串嫌弃的此刻竟然还是不知悔改的想再过一把嫌弃瘾,果然够专家呢!这些嫌弃有当时就没憋住直接说出来并行动的,也有一直憋在心里还没发展到足够胆量说出来的。李仑说小组的成员们就是我磨牙的骨头,有承受力的就受着,没承受力的就拉倒,典型的不打不相识!可是真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想先被打一顿再和人交流的呢????我现在要面对的是这些嫌弃之后呢?嫌弃之后是自己看着不顺眼,听着不顺耳,做着不顺心!敏感的对方会感觉到我的嫌弃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对立反抗,要么强大的忽视我的嫌弃依然精彩着自己。不敏感的对方会一直我行我素着他自己,甚至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他眼中一个莫名其妙不开心的我自己!我现在要努力的是试着放下嫌弃,学着去接受包容或者在内心允许与自己不同的一切。殊不知那个用撒娇发嗲的方式成功与别人建立友好关系的A是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创伤上开出的花!那个看似善于迎合的B男可能正是我现在追求的温和心态吧。
正是那个在我看来假装知性熟女的暴发户让我深刻领悟没有温度的智慧是何等的冷漠与孤独!那个在我眼里浅陋的D男竟然是我一直怜悯和不知不觉在保护的对象!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呢?每个人在自己成长和生活中磨砺练就了属于自己的一些姿态和人格特质,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种种我喜欢的我排斥的特质背后可能都有一段血泪故事,可能都有拥有人自己的无奈和脆弱。我就放他们一马,嘴下留情吧!喜欢的就去大胆靠近大方赞美,不喜欢的可以淡然的让它存在着而没有必要非得斩于马下!学着尊重,学着求同存异,学着修炼自己的耳顺豁达与善待吧!!放下嫌弃,放别人一马,更放自己一马!
最后一轮回馈时李仑说:“老金很任性,似乎是来小组找自主权的。想和大家玩就探出头来玩一会,不想了就我行我素自己玩,在声明我自己说了算。”他还说“我估计生活中你可能缺这个。”
李老师依然一针见血!在我的工作环境中一旦让我感觉到自己安全了,一旦让我摸透了这个环境可以承受的底线,我的任性就开始浮出水面了。甚至我一直给我这个任性标榜了一个“有自我,有个性”的荣誉称号。在小组里我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会竖起耳朵听,开动大脑想,甚至利用这一年来从囫囵吞枣式看的一点理论书里拿出一两个半消化的枣给人家分析,或者拾李老师的一点牙慧自己当场咀嚼。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或者认为是在浪费大家时间的部分我就会要么玩自己的头发来表示自己的抗议和不满,要么拿出自己的手机开始温故知新式的探究一些知识含义。
到最后李老师提出我这个玩自主权的现象前,组里没有人指责,这的确需要我反省。清晰记得去年组里一个跷二郎腿打盹的大姐被我毫无留情的指摘批斗,而今我的逾越规矩的行为组员竟然都容下了!!甚至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小组的这种任性和自我无可厚非的,没用的就是不用听,还不如利用那些时间干点更有意义的事呢!直到在临别前有一个同行的老乡,是一个温和含蓄的我不嫌弃的妹妹告诉我说:“你怎么老是在小组玩头发玩手机,我觉得有点不尊重发言人和小组,我好几次想说你的,但是没说。”她的话让我惊醒,原来我自认为没问题的行为让这个这么温和的小老乡都不满意了,我是在不尊重别人和小组。原来小组成员没有指责是他们在包容,甚至我觉得成熟的他们当时看我好像是在看一个使性子的孩子一般。这位组里唯一一位比我小的妹妹最后对我说的一些话,让我这个比她年长的自以为是的人自愧不如,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我比她小!回到现实呢?回到工作环境的我亦如在小组的表现,经常在自认为安全的范围玩一些自认为比规定更有价值的小把戏。可是现实不是小组,现实的规定若是屡屡逾越与践踏就会出问题,现实的环境中即使我认为没有做损人利己的事也不可以肆无忌惮的玩任性,玩自主权,玩凌驾于规定之上的“我说了算!”现实就是现实!规定,规矩就是现实,我活在现实,所以我要守规矩,我要放下自以为是的自我,向现实正确的规定妥协!即使自认为不合理不正确的规定也要给予适度的尊重。妥协的放下尖锐的自我就是成熟,执拗的举着任性的自我就是幼稚!让自己学会既迁就了规定又逾越了自我,我就成长了!加油吧,我这个走在成长路上的任性“老小金”!
李仑指出我是个惧怕深情的人。他说“通过我最后对每个人的反馈发现原来你心里还是有别人的,只是语言说出来比较硬。”李老师的这个评判依然让我心悦诚服。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前几天让我的学生背的一句关于父爱的话:“父爱是一本厚厚的大书,读不透他冷峻里的温柔,也读不透他温柔里的高远。”是呀,我不是男人,不是父亲,我就没有必要有山的沉稳吧!我是女人,我是母亲,我本该有水的灵动!被我装在心里的人既然都读不懂读不透我那冷峻的温柔,我为何还要把本该温暖的情感弄得这么高远呢???所以呀,得了吧,收收自己的刀子嘴吧,让自己的语言软下来吧!女人本来就是水做的,为何非得把自己整出一副水泥的模样呢!!学着轻轻的说出内心本就软绵绵的爱吧!
最后小组庆功宴上半醉半醒的李仑搭着我的肩膀说的那句:“你这个北京的卧底,以后要多出来见见世面!”
嗯,最近我的确开始觉醒自己的人生格局的确是小的可怜,我那张灵魂栖息的小床已经窄的要命!每天就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悲悲喜喜,患得患失。一会孤芳自赏,阳春白雪;一会冰雪覆盖,暗夜无边!走出去吧,去到一些心旷神怡的地方,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围炉取暖,照耀每一个当下,每一个今天吧!
在那几天的小组里发生了很多很多,我对小组的感受也百转千回到最后不嫌弃,不任性的接受它,认可它,赞美它,并且说出了上面这些我觉得还算软的话。
谢谢给我提供这个小组空间的那对夫妻搭档,谢谢来自小组中每个人不同方式的关怀,谢谢我的老闺蜜!!
来源:https://www.liluntuanti.com/2022/06/27/嫌弃专家不惧怕说软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