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孩子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遇上技艺精湛的父母就会成器成宝。
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其背后都能反映出家庭教育、情感、学习、行为出了问题。
01
孩子爱咬手指,多半是紧张了
很多时候发现孩子咬指甲的时候,大多数家长会立即制止:“都是细菌别咬了,多脏啊。”
孩子点头答应,嘴巴和手指却停不下,反而越来越严重。
咬指甲这种行为,其实是孩子一种自主或非自主的行为。
由于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弱,受到负面严厉斥责后,会不自主的通过咬、啃的方式来排解压力。
如果孩子整天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什么时候做错事情会被爸妈批评,当孩子内心紧张、郁闷、沮丧时,就会忍不住咬指甲。
此时,爸妈如果严厉制止孩子的行为,反而会让他不自觉地强化了这种行为,并且会养成一紧张就咬手指的习惯,以后就会很难改正了。
想要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建议家长采用注意力转移法:
带孩子参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运动和游戏,如搭积木、跳绳等。
家长应培养孩子勤剪指甲的习惯,每周提醒孩子一次防止他忘记。
写作业时,在旁边放一碟坚果、饼干来减压也是一种好方法。
02
孩子爱撕书,是在发泄愤怒
小时候孩子爱搞破坏,喜欢撕东西爸妈们都知道。有些性格跋扈点的孩子,看见什么撕什么,尤其是书,爸妈看见了会立即制止。
但是,如果爷爷奶奶在旁边,经常会说:“这书也不值什么钱,就让孩子撕呗,他开心就好!”
家长不制止反而鼓励这样的行为,孩子以后会养成一不高兴就撕书的习惯,那还了得吗?
心理学家指出,撕书是一种发泄愤怒的行为,却会让孩子忽视书本的重要性,不懂得珍惜物品、不喜欢阅读、在书本上乱涂乱画等。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也大,作业又多,题目没做对时就乱发脾气,在书上写写画画,甚至是撕书来宣泄自己的怒火。
不能放任孩子的撕书行为,要及时制止这种行为,正确引导孩子释放自己的压力。
引导孩子明白:书是用来阅读的,从小培养孩子珍惜物品的意识。建议孩子压力大的时候带他出去玩一下,让孩子的压力得以释放。
03
孩子经常打人,受到家长的影响
今天听隔壁班老师讲,班上有个男生把同桌的脸抓破了。叫了两个男孩的爸爸过来,结果打人男孩的爸爸一直低头玩手机。
还说:“我儿子说是同桌先动的手,他是在正当防卫!”
被抓破脸的男生说:“我只是不小心撞到了他,之后也说了对不起。”
一个孩子太有攻击性,往往是被父母默许、纵容出来的,这个案例就是如此。
这位家长害怕孩子会吃亏,所以教导孩子打人是一种自我防卫,原则上不能动手,但是对方要是动手,就一定要打回去。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去做,但是动手打人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引发更深层面的问题。
要想改变孩子随便打人的习惯,家长应该正确引导。
在孩子打人时,指出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教导孩子应该怎么做,这样他以后就不会再这样做了。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如果你发现他某一天的举动异常,家长一定要态度温和的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事情真相。
若是原因和错误在自己身上,家长也要学会改变和提高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这样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