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召开了一届校级家委会三次会议,总结上学期工作,安排本学期工作,沟通校服征订、研学活动、家长课程等事宜。
大会内容结束后,请家长谈谈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学校提供的支持。各个家长都说了,没想到一位妈妈当场哭了,一再说太难了!
据这位家长讲,班级群里的工作很难推进。比如,去年购买校服,有些家长不吭声、不回复,却在背后说不利学校的话。这学期,老师觉得孩子们学习底子薄,基础掌握不牢固,专门设计印制了每日练字帖,和课课清学习单,一举两得,既是书写练习,又是学习巩固。用另一位家长的话来说,是用一年级的方法教五年级学生。但是就有家长认为多事、花钱,要么敷衍,要么抵触,家委会主任担心家长又背后告状,于是一对一与34位家长沟通。有些家长很支持,也很感恩老师,有些就很不友好,家委会主任又辛劳又为难,心酸落泪。这有什么办法呢?直面现状,解决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也是追求目标。
这样的冷静与平和,来源于我自己的经历。记得女儿上幼儿园第一次拼音测试结束,老师让家长先找找试卷,她放完孩子就过来。我先在100分试卷展示区找,没看到。带着一丝纳闷又在90分、80分试卷展示区找寻,依然不见。最后,我在老师的桌面上看到了女儿的试卷--65分。那鲜红的数字,仿佛在嘲笑我这个教学成绩优异的小学语文教师。泪水在眼眶打转转,生气得剥夺了孩子喝酸奶(每日一杯小乐乐)的权利,舍不得打孩子用手使劲拍打沙发扶手,女儿还一脸天真烂漫问“妈妈为什么要打沙发”?生气过后,冷静思考,一是不能让孩子觉得分数重要,考不好就要挨打;二是生气不解决问题,需要找方法解决“没学会”的问题。思来想去,学习拼读没有捷径,只能每日训练语感。从此,我和女儿上下学走路、讲故事,都会学着拼读音节。一个月后接孩子,她说,“妈妈,我考了97分。”“错哪儿了?”“我把t的伞把儿写那边了。”一边说,一边相左比划着。
一件小事,让女儿知道了努力就会有进步。回想一下,孩子的成长哪一件不是在考验我们家长?很多优秀孩子的家长分享经验说“什么也没管”,那是因为家长做事的态度、待人的礼仪、进取的精神、优良的风气从小融入到了孩子的骨髓里,即便家长不说,孩子也知道该怎么做。就像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他们用行为告诉了孩子“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们全情关注、全心肯定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孩子有了为父母争光的目标与奔头,又怎么会不好好学习、不努力上进呢?
家长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家长的三观与个人成长的环境关联度大,家长身上拥有60、70年代人自力更生、勤俭节约、顽强拼搏、宽松忍让精神的太少,自身的进取心缺乏,却又渴望更好的生活,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华而不实等行为多有冒头,对自己“怀才不遇”,对孩子简单粗暴,只有高要求缺乏细指导,也就难以实现愿望。
有人说孩子成才得益于三点:基因、环境、学习。前二者都与家庭有关,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可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纯粹依靠学校和老师,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流泪的家长说,她不是为了名利做家委会主任,她希望以一己之力为孩子的成长做些事。但愿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有这样的觉悟,而不是一味指责学校、诋毁他人。
学校难,难在不但要教育学生,还要引导没上岗证、没育儿方法的家长,都是好学生还好办,难的是很多家长比孩子还“调皮捣蛋”。家校合力教育儿童,永远在建设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