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新书《输出力》,其中有个观点让我眼前一亮。就是“知识的周转率”这个概念,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真的让我有新打开一扇门的感觉。
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做输出,今年已经是连续写作的第7年了。自我感觉,还是觉得自己的输出力还是可以的。但是当我理解了“知识的周转率”这个概念的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输出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作者在书中举了便利店的例子,来说明“知识的周转率”这个概念。便利店里的商品就像是我们大脑里面的知识。便利店想要赚更多钱,就要快速的把商品卖出去,把商店腾空,然后又去进货,用新货物把商店装满,然后再快速把货物卖出去,不断的循环。而这卖货的速度越快,也就是周转率越高,便利店的收入也就越高。
而如果我们想要靠知识来变现,想要赚到更多钱,也是同样如此。要提高知识的周转率,要尽快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输出出去,然后再去补充新的知识。这样不断的循环,不但我们自己的知识会越丰富,还能够靠着输出的知识帮助到别人,从而实现知识到财富的变现。
大脑对新知识反应是最灵敏的,如果学了知识不去用它,就可能会堆积在那里,很多年也不一定能够用到。而知识一直不用,久了之后也就忘记了。这样的知识,我们并没有高效的利用起来,就让他白白的浪费掉了。
怎么去利用这些知识,很简单,就是做输出。把你的知识分享出来,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再次内化知识,不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我们输出的内容,还能够给别人带来启发创造价值,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另外大家不要觉得自己输出的内容不够高深,或者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够不够好,害怕被人嘲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写出好文章,就能够侃侃而谈。好文章,优秀表达能力,都是逐步训练出来的。
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最开始写的文章,我也会觉得很好笑。甚至我去看自己前不久写的文章,也会觉得不够好。这其实是说明我们在进步,只要自己有进步有成长,别人怎么看真的不重要。
所以,我们要大胆的输出,多多的输出。刚开始的时候,数量比质量更重要。因为你没有大量的刻意练习和积累,是不可能在一个领域做得很好的,输出也是如此。

输出也有多种方式,我们平时网络聊天、给客户讲解产品服务、讲课分享、和朋友交流,其实都算是输出。
我自己做输出是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写公众号文章,是碎片化的输出,我现在写了700多篇的公众号文章了。
除此之外,我还有做系统的输出,比如我做课程,现在我已经做了理财课程、基金课程、保险课程、还有理财师课程。我还出了一本书,未来还有第二本第三本。而系统的输出,其实是在碎片化输出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没有写公众号,没做大量输出的积累和刻意练习,是不可能有做系统输出的。
我非常认同作者书中的观点,用输出倒逼输入。我有带理财师学员,就有让他们每周写一篇文章,当他们写不出来的,我就提醒他们该看书了。其实我写作这些年,也是这样做的。每当我迷茫了,不知道写什么了,没有创作灵感了。我都会去买书来看,在看书的过程当中,我会不断地思考,从而产生很多的灵感和创作的激情。用输出倒逼输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学会有选择地输入。我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会发现自己的在某些地方不够了解,这个时候我就会去找相关领域的书籍来阅读。比如我写理财书籍,我就看了很多本同类的书籍。我会去看不同的作者,对于理财的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原创内容。
我现在也一直在用这个方法,就是我要写某个板块的文章,我都会去买相关领域的书籍来看。这方法,作者也在书中提到了。甚至他还提出一个观点,只要我们看完一个领域的20本书,我们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点我是比较认同的,但是如果加上在这个领域有实践运用的经验,那就更加完美了。
另外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我也非常认同,就是我们要付费学习,不要总是想着免费学习。因为自己没有付出,对于学习是不会很重视的。我最近办公益课程就是这样,很多来学习的同学,都不够认真,和我收费课程的学员状态完全不一样。当我们付费学习,比如我自己就很喜欢买书来看。因为我看书的时候,是带着思考的,我喜欢在书上图图画画,但是如果是电子书,或者是借来的书,我就不能这样做了。
最后,创作要有自己的特色。其实很多的知识都是一直存在的,不同的人用自己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我们从其他人、各种书籍、老师那里学习来的知识,要经过自己的重新排列组合,吸收内化,加上自己的实践体验,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输出分享出来。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自己的内容,才是原创的内容,才有自己的特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