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读《简爱》。说是重读,四舍五入可以认为是新读。
因为,第一次还是在初中,那时读的是“书虫”中英对照的缩减版。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在那个冬天阴沉的上午,我裹在被子里看《简爱》,可能是觉得看英文实在太慢,索性就“抛掉”英文部分,把中文部分一页页地翻过去。那时的自己还真有点像只小“书虫”,如痴如醉的沉迷于书卷,恨不得把书中所有的精华都“吸进”自己的脑袋还有心里。
这次选择《简爱》,也没有特别的计划,只是从书架中随手拿出来,便重新开始了。
上上周,我读到简爱在到罗沃德学校不久,被来视察的学校总监布罗克赫斯特先生当众羞辱的情节。他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告诫孩子们,必须要提防简爱,不要学她的样子;必要的话要避免与简爱作伴,不要同她一起游戏,不要与她交谈……
正因为这件事情,让简爱十分伤心。因为,她觉得自己用尽全力在学校建立起来的好形象、好人缘,彻底被布罗克赫斯特先生“摧毁”,她自己也将再无“翻身之日”。
就在这时,海伦(简爱在罗沃德学校最好的朋友)出现在简爱身边,给了她最大的鼓励。然后就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海伦,你怎么会跟一个人人都相信她会说谎的人呆在一起呢?”
“是人人吗,简?瞧,只有八十个人听见叫你撒谎者,而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呢。”
“可是我跟那千千万万的人有什么关系呢?我认识的八十个人瞧不起我。”
“简,你错啦,也许学校里没有一个人会瞧得起你,或者讨厌你,但我敢肯定,很多人都会同情你。”
“布罗克赫斯特先生说了话以后,她们怎么可能同情我呢?”
“布罗克赫斯特先生不是神,也不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伟人。这里的人不喜欢他。他也不想让人喜欢他。要是他把你看成他的宠儿,你到会处处树敌,或许暗地里的都会有。而现在这样,大多数胆子大一点的人是会同情你的。一两天之内,师生们或许会冷眼相待,但内心深处却怀着友情。而要是你继续努力,好好表现,这些感情正因为暂时的压抑,不久就会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即使整个世界恨你,并相信你很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
“不,我明白我觉得自己不错,但这还不够,要是别人不爱我,那么与其活着还不如死去。”
“简,你太看重人的爱了,你的感情太冲动,你的情绪太激烈了……我知道你受到了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指控,但这种指控软弱无力,夸大其词,不过是从里德太太那儿转手得来的,因为我从你热情的眼睛里,从你明净点前额上,看到了诚实的本性。”
看到这段海伦安慰简爱的对话,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要阅读名著、经典”。好的书籍,不仅禁得住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沉淀;更重要的是,名著经典能够帮助我们塑造“三观”。
在2019年,我还曾问过自己,“什么是价值观,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的问题。当时,琢磨了半天,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三观”体系。
而正是这段话,让我意识到,“自信、坚定、隐忍”可以成为一个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这就应该是“价值观”吧。
合上书之后,我有整整一周没有再读《简爱》。这一周,我时常想起这段对话,而且它依然强烈的冲击着我,当然还有感动。
我在想,如果初中那年,我也能感受到这种冲击,会不会让我变的不一样?可再仔细思考,我便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是啊,这种偶然的“灵光闪现”看似是不经意间的小体会,可能全是我这几年生活历练的收获。如果没有进入社会被“磨砺”的痛,可能我还依然是一个不谙世事,会蹲在地上挖泥巴的小孩子。
上周末,我又拿出这本书,在开始继续阅读前,我再一次把这段对话看了一遍。这一次,我依然感慨。我突然很幸福,因为觉得自己很幸运有像海伦一样朋友,她们也能够在我伤心落寞的时候,给予我关爱和鼓励。
是啊,这或许就是名著经典的又一魅力——常读常新。
但我也知道,并不是所有名著都能带给我像这一次这样强烈的阅读冲击感,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平平淡淡的看一个故事,或者看一个人的生活,仅此而已。
可是,我觉得这都不要紧,谁又能保证每一首歌曲、每一个故事、每一次演出都是精彩绝伦的呢?关键还是,即便一切都平淡无奇,我们还是愿意,且有勇气将一本本名著阅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