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小的时候,大多数我们都被父母寄予希望,基本上都是奔着“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的字眼,好像整个国家,只有这两所学校,渐渐地长大了,哦,原来世上除了清华,北大,还有其他的学校。
记得 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提问,你们长大了准备干什么呢?
“我要当一名科学家。”
“我要当一名老师。”
“……”
基本上都是一些有着好声誉的职业,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科学家是干什么的,我只记得,有一次,老妈和舅舅闲聊,大意是指,亮,学习不行,以后准备干点什么?老妈又问我,以后想干什么?
我回答她:我想当一名厨师。
那个时候,电视上,老播放新东方厨师烹饪学校的广告,受到了里面的影响,再加上,我还想着,以后碰见好吃的东西,自己做给自己吃就行了。
“没出息。”
几个字,至今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说,当初学厨师的事了。
02
我的三年高中生活经历,不同于其他人。
我是一个陪读生。
像我的同学他们,他们基本上都是父母给租一个房子,自己照顾自己,有的甚至连房子都是自己租的,我很佩服他们,独立,每当他们问起——你是自己一个,还是父母在这边?我总是羞于启齿。
同样地,班级里面也不乏陪读生,但大多数是,两极分化,学习好的特别好,我们班是普通班,但是那些学霸的水平能和实验班的同学一较高下。学习差的,就是属于走后门的那些。还有一些,学习在中上水平,差不多能上个二本院校,至于我,情况很尴尬。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毕业于当时县城教学水准最高的初中,而这样的中学,在整个县里只有两所。
高中同学都认为我本该学习好,怎么能学成这个样子?
也许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了吧:不开窍。
简而言之,就是笨。
学习这件事,本身就需要考试检验,考试就是要区分水平,总要有一,总要有二,而一二的产生,就是学习领悟的知识,经验,有些人,领悟的多,因此分数高,而有些人,相对于领悟的少一些,就这样,逐级放窄,我就是,那后面的人。
也许上帝造人的时候,为了辨别以后的人的变化,因此,每个人身上的特质,秉性,智商,情商,也就不同。
03
有一天,我和老妈逛街,我看见了几件比较新颖,好玩的东西,人嘛?总是对未知的东西存在着好奇,总想着体验接触一番,我于是就说:妈,买个这吧?
“你啊,就是心太活,看见什么东西都想买?咱家不像别人家,哪有这么多钱?”
其实,我那个时候,心里想的很简单,就是我以后成为一名有钱人,我想以后大热天,可以待在屋子里舒舒服服坐在沙发上,吹着空调,看着电视,而不用计较那几度电。我想,从火车站到学校,不用省那十几块钱,和人一起排队挤公交甚至连个座位都没有,我想,春天的鞋子好几双,夏天的鞋子好几双,衣服一周内,每天穿不带重样的,很想,很想……
也是事实,连学习这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我学习了十几年,还是没有学好,她凭什么能够随便地相信——她的儿子以后是个有钱人?
她的全部信任,早就随着多年来的期待,失望,期待,失望,反复循环中,消磨掉了。
空口白牙,两嘴一张,什么事情都能说,都敢讲,说过的话,像是喝进去的水一样,随着时间的碾压,消失在微风里。
04
现在她的儿子,又想做一件小事,坚持写作。
一件简单,平凡的小事,只想着每天去完成它,不计成败,只谈其中的过程。
我输了十几年,但是这一次我想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