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眼间,我的小时候和儿子的小时候都成了回忆。
我小时候,物质虽然不是很丰富,但我们很快乐,很幸福。三分钱的冰棍,五分钱的瓜子,一毛钱的油条,都会使我很满足,很愉快。爸爸妈妈很忙,都是姐姐带着我们,一起吃饭,一起上学,一起写作业……那时候,作业不是很多,也没有什么补习班,童年的我们,拥有大把可以支配的时间。我们和小伙伴捉迷藏、跳皮筋、翻墙头,直到天黑了,才想起来回家。寒暑假,城里没什么好玩的,姐姐会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到农村的舅舅家,疯玩一个假期,快开学了才回来忙着补数量不多的假期作业。回想我小时候以及后来的求学生涯,都是很愉快的。这些应该都归功于我的乐天及喜好简单的性格。而我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归功于我的原生家庭——幸福、温馨,充满了爱。
儿子作为我们这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独生子,物质丰富,从理论上来说,得到的爱和关注更多。但儿子现在提到他小时候,可以用控诉来形容。他小时候,正是各种补习班盛行的时期,所有的孩子似乎都在各类补习班或者特长班之间奔波。儿子六岁开始学二胡,一直坚持到初三,而且他的老师是我们这里二胡造诣最高的老师。他手上有些功夫,二胡拉的也非常不错,五年级就通过了二胡十级。但学二胡却占用了他很多课余时间,当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他在练二胡;他的小伙伴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到老师那里学习二胡。所以在中考结束之后,儿子就不愿意再主动去拉二胡。从高中到大学,到他能自己做主的时候,他喜欢的足球、篮球、搏击取代了二胡的地位。
我现在想,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让我的儿子和我小时候一样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