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最早用于区分阶级,白领和蓝领不一样,穿西装的又和白领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装的阶级意识被慢慢弱化,随之而生的,是它的族群属性,正如Ins上打tag一样,我穿上这件衣服,代表我认同它的设计,它的颜色,和它的角度。
我对三代人买衣服的观念进行了解,并和他们聊了聊。
穿新衣戴新帽
第一代:生于50-60年代的人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刚刚模糊的睁开眼,便被三位姑姥姥声音充满了耳朵。
“我这衣服几千几千....”
“在xx地方买的..”
“我们仨一起买的..便宜了200。”
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年轻人,她们看不懂我,我也看不懂她们。
她们中最年轻的老姑姥,成为了我采访的对象。
“这个衣服呢,我喜欢挺长时间了,总去看,我就知道春节得打折,所以以前一直没买,然后,这会儿就买了嘛,便宜了几千块。”
“我们这心理呢,就是觉得,挺好看的,然后这打折力度也挺大的,就买了。”
一旁的三姑姥,本身是不太想买,可看着这冰点价,也没忍住。三个姑姥姥一人一件。
穿新衣戴新帽 穿新衣戴新帽
第二代:生于70-80年代的人
我最早的服装审美,全是我的母亲灌输给我的,从小她就喜欢给我买各种衣服,在我身上尝试各种颜色的碰撞。
我妈的心理:喜欢,就买。
父亲和母亲的想法截然不同,我爸基本上不自主选购衣服,大都是我妈给买的,但在特定的场合,比如新春,他也会像模像样的学我,整一套PUMA的T7红色运动服,搭配他的黑色皮鞋和军绿色羽绒服,在大街上俨然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我爸说:年轻的时候,人都喜欢靠外表标榜自己,通过穿些很特别的衣服,比如以前的喇叭裤啊,皮衣啊什么的,后来,见的事儿多了,人的心理就强大了,不太需要这些外表上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特别了。
穿新衣戴新帽 穿新衣戴新帽
第三代:生于90-00年代的人
街潮风横扫市场,百年皇室的Louis Vuitton也会和仅仅23年历史的滑板品牌联名,足以证明如今街潮在时尚界的重要性。
我找了身边的几个玩潮的朋友,问了他们几个问题。
阿杰,和我同岁,衣服和鞋子都比较多,且多为美潮。
阿杰:“我个人呢,就是比较喜欢Streetwear,例如Supreme呀Palace呀什么的,首先,它穿起来,还是挺舒服的,版型啊什么的,符合目前Easychic的趋势。”
确实,没什么人再喜欢那种很不舒适的潮流了,大家首先推崇的,还是穿着体验。
博哥,大我几岁,见过的听过的比我都多,在各大快时尚公司都工作过。
博哥:“街潮的话,最重要的,还是细节。比如优衣库的羽绒服上什么Logo都没有,虽然价格低廉,但销量一般。那,其他那些比较火的牌子,就有些,有趣的细节,让人在身上,就感觉穿着和其他人有种区别。”
总结起来,老几辈的人,对衣服的需求量往往不够大,而衣服,在他们眼中也就只是衣服咯,没有其他附属属性,只会在乎它好不好看,不会考虑背后的品牌效应和附加价值。
而这些当今“横行霸道”的街潮玩家,有一部分是出于对这个牌子的喜爱,还有一部分是认同这个设计,例如川久保玲,有件把领口放到袖口下面的衣服,就打破了常规,让人意识到,领口也能是个袖口,当你认同这个设计时,便会买这个牌子的衣服。
同样,大多数街潮,上身便有一种族群属性,好比我穿了这个牌子的衣服,就可以更简单的和其他穿这个牌子的人打成一片,有种归属感。
归根结底,服装本身的属性,保暖遮羞,已经被大大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每件衣服的背后的品牌效应,和人人想超脱于众,凸显出自己特殊身份的购买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