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见识是思想的外延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见识是思想的外延

作者: 华柱 | 来源:发表于2022-07-10 10:17 被阅读0次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见识是思想的外延

                      ——读《读<孟尝君>》有感

    华柱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这篇文章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却被历代评论家誉为“千秋绝调”,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文章笔法如何高妙,而是因为王安石在看待“孟尝君能得士”的问题上,发前人之所未发,寥寥数语,石破天惊,分析如下。

    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史记.孟尝君列传》都记有他的故事,孟尝君礼贤下士、雍容大度、谋士云集的形象广为流传,主要门客冯谖弹铗长歌、矫命市义、经营三窟的故事也被津津乐道。王安石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原因何在?众所周知,王安石锐意改革,为积弱积贫的北宋王朝开方抓药,以天下为己任,理所当然不会欣赏追名逐利之人。反观冯谖,弹铗长歌、矫命市义、经营三窟固然表现了做事果敢深谋远虑,但是于富国安民又有多大意义?三窟已就,他对主人是这样说的:“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呢?《战国策》写冯谖市义归来,“孟尝君不悦”,表明他不爱惜百姓;《史记》写他对其父说的话,和所用权谋,出发点都不是齐国的利益,表明他的追求不过长保富贵“无纤介之祸” 罢了。他不会想到,自己死后,齐魏会共同灭掉封地薛邑,并让自己绝嗣。

    窃以为,王安石对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最欣赏的人不是管仲乐毅张仪之类,更不是冯谖孟尝之流,而是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一跃成为七国之雄,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这才是最大的计谋,这才是真正的谋士。孟尝君本为人臣,而又目光短浅,真正的国士决不会择他而栖的。果然有商鞅这样的国士为齐效力,以齐本来之强,恐怕不单是“宜可以南面而制秦”,而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都得彻底改写,又怎会发生孟尝君自秦国逃归齐国的事呢?

    所以单凭《读〈孟尝君传〉》表现的不凡见识,说它“千秋绝调”就不为过。它给我们的启示我认为有三点最重要:

    第一,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思想的躯壳。我们写文章为何?不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知识向别人介绍,表达自己的思想引起别人的共鸣。即如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如此,观照景物不可能离开自己心境,不用自己的思想坐标,写作时不带上自己的思想色彩。所以文章不在长短,洋洋万言,如果陈词滥调,只是一堆符号;寥寥数语,如果蕴含深刻,哪怕如泰戈尔“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样的一句诗也可流芳在时间的长河里。

    第二,见识高远气自雄,气雄文章格自高。《读〈孟尝君传〉》气贯长虹,如手按利剑的将军,一声令下,塞外绝尘。这是因为王安石看问题能一针见血,下笔自然有磅礴千钧之力,联系他“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我们几乎可以看见他卓尔不凡高山仰止的形象。没有这样的不凡见识,写不出这等气象的文章,也不敢写出“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

    第三,思想不等于见识,但见识是思想的重要外延。虽然只是对人物的一个点评,却也透露作者的思想境界。

    读罢此文,我想: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时,是否更应重视学生见识的提高呢?如果学生文学水平很高,但是吐出的尽是吟风弄月惜春伤秋的诗句,于经世治用毫不知晓,语文教育成功了吗?反之,如果学生见识较高,就算文学水平不高,却照样可成为有用之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见识是思想的外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jw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