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内蒙古篇上

(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内蒙古篇上

作者: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 来源:发表于2024-01-20 13:54 被阅读0次

内蒙古:早在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将后来陆续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属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后来演变出“内蒙古”一词。

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色城市。公元十六世纪,蒙古封建主阿拉坦汗率领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地区。1581年,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大兴土木建城,并用青砖修起城墙,把房屋等围起来,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所以起此名。又称青城,归化城,归绥。

回民区,前身为归绥市回民自治区,成立于1950年12月19日,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城区。

新城区,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清代于雍正十三(1735年)年议定在归化城东北建造新城(绥远城)。此“新城”即为今新城地区的主要部分。

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得名于清朝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途径呼和浩特时“御马刨泉”的美丽传说,有着430多年的历史。

赛罕区:蒙古语为美丽富饶的意思。2000年5月,原郊区改称赛罕区,包含城区和农区两部分。

土默特左旗: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数万”。

托克托县,嘉靖中蒙古族西土默特台吉脱脱驻牧于此,建脱脱城,或译为“托克托”。

和林格尔县,清康熙年间(1662年)在今县城置站,称“和林格尔”系蒙古语意为“二十家子”,沿用至今。《清史稿·地理志》和林格尔直隶厅:“康熙中,置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和林格尔。”可知和林格尔为蒙古语,意为“二十家子”。

武川县,北魏置武川镇,为六镇之一,故址在今县西南60里乌兰不浪乡土城梁古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武川厅,寄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1912年改武川县,移治可可以力更镇。厅、县仍沿袭武川镇之名。

清水河县,县因清水河得名。以境内清水河而得名。

包头市,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即“有鹿的地方。位于内蒙古中部,是新兴的钢铁工业名城,有“草原钢城”之称。“包头”一称始于清乾隆初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水草丰美,鹿鸣呦呦,成群出没嬉戏。由此包头又有鹿城美誉。汉属云中郡。

昆都仑区,因昆都仑河(意为“横河”)流经得名。

东河区,因东河流经得名。

青山区,因背负大青山,故名。

石拐区,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

九原区,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后,九原是赵国最西部的一个建置,也是现九原区境内最早设置的行政建制。

白云鄂博,蒙语又名为"白云博格都",意为"富饶的神山",是蒙古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圣地。

土默特右旗,土默特蒙古语意为“万”,指为“万户”转来。

固阳县,汉置稒阳县,故治在今包头市古城湾乡古城。东汉废。1919年由五原、武川两县析置固阳设治局,1926年改固阳县。仍沿袭古时稒阳塞和汉稒阳县之名。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蒙古源流》卷6载:“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张尔田补注: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茂明安旗一称茂明安扎萨克旗,以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

乌海市,原为鄂托克、阿拉善2旗地。后改为海勃湾市和乌达市,1975年将两市合并取其首字命名为乌海市。1975年由海勃湾、乌达二市合并设置乌海市,取二市首字为名。“乌达”蒙古语意为“辽阔的草原”。

海勃湾,由蒙古、藏合语“海若布陶亥”演变而来。“海若布”系藏语,意为雄狮;“陶亥”系蒙古语,意为湾。“海勃”为“海若布”的转音,湾为陶亥的汉译词。

海南区,因在海勃湾区南,故名。

乌达区,“乌达”蒙古语意为柳树。

赤峰市,赤峰,红山之意,蒙古语“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赤峰市原为昭乌达盟,昭乌达为蒙语,汉译“百柳”之意。

红山区,以市附近红山命名。

元宝山区,取名于区内一座山叫元宝山。

松山区,1983年10月,赤峰市实行市管县管理体制,改赤峰县为赤峰市辖区郊区。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郊区改名为松山区。

宁城县,1931年辟平泉四、五、六区,连同喀喇沁中旗一部于小城子置大宁设置局,因驻地在小城子,在商界人士和富户的要求下,取其大宁的“宁”字,小城子的“城”字,于同年12月改为宁城设置局。取元大宁路和明大宁卫之“大宁”为名。

林西县,因在巴林西部,故名林西。

阿鲁科尔沁旗,为蒙古语,阿鲁是山北之意,科尔沁意为弓箭手。简称阿旗。

巴林左旗,明为蒙古族巴林部驻牧地。清初建巴林左、右两旗。本旗为辽上京临潢府所在地。

巴林右旗,“清初建巴林左、右旗,以巴林部为名。“巴林”,蒙古语意为“军寨”。

克什克腾旗,张穆《蒙古游牧记》卷3:“克什克腾,华言半个也。山甚陡峻,远望如坡,故名。”此地土名白岔,因为喇嘛常在此诵经,故有经棚为名。蒙语译为“亲兵卫队”。

翁牛特旗,“翁牛特”系蒙古一古老部落名称,蒙古语意为“诸王”,含“神圣”之义。以翁牛特部得名。

喀喇沁旗,喀喇沁是蒙古部落之名,标准音为“哈日沁”,汉语意为“守卫者”,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立旗。《蒙古游牧记》载,元臣扎尔楚泰之子济拉玛,姓兀良哈氏,佐太祖定天下有功。七传至和通,有众6000户,游牧额沁河,号所部曰“喀喇沁”。

敖汉旗,“敖汉”蒙古语意为“老大”,因敖汉部首领岱青杜棱为贝玛土谢图的长子,故名。

通辽市,1918年由辽源县析置通辽县,取通达辽东之意命名。1951年设通辽市。

科尔沁,蒙语意为著名射手。成吉思汗称帝后扩编带弓箭的“豁儿臣”即科尔沁护卫军。哈撒尔为兀勒都赤(指挥者),负责斡耳朵(大汗营帐)的警卫和警戒的重任. “科尔沁”由军事机构的名称逐渐演变成哈撒尔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形成了著名的科尔沁部。

霍林郭勒,据蒙古语音译而来,“霍林”为美食、茶饭、休养生息之意,“郭勒”为河的意思,“霍林郭勒”即美食之河,寓意富饶美丽之地。

开鲁县,由来有两个,一是为开发哲盟的“三鲁”(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左、右二旗)之地的意思;二是开鲁北面有一大坨岗,称“海鲁吐召”。海鲁吐召系蒙古语,即有旱獭的地方。开鲁,即蒙古语“海鲁”的谐音。

库伦旗,库伦,系蒙古语,意为庭院。

扎鲁特旗,扎鲁特”系蒙古语“扎儿赤兀惕”的谐音,意为“仆人”。原为兀良哈部的一支,成吉思汗家族仆人,故名扎儿赤兀惕氏,后演变为今名。明为兀良哈部地,后归内喀尔喀扎鲁特部。

奈曼旗,奈曼,蒙语中是第八的意思,奈曼旗即哲盟第八旗之意。奈曼旗源于奈曼部,最早称“乃蛮”。“奈曼”意为“八”。最初由八鄂拓克或和硕形成。

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东为左。清初设旗。清朝早期以进军方向将蒙古分为左、右翼兵。1650年建旗后,以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

科尔沁左翼中旗,见上。

鄂尔多斯市,为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又称伊克昭盟。“伊克昭”(蒙古语)汉意是“大庙”,伊克昭市是由中国清朝时期鄂尔多斯六个旗在达位特旗王爱召会市而正式得名。

东胜区,东胜的意思是胜州之东。胜州是隋文帝杨坚在开皇时期设立的一个州县,大概在现在的东胜和准格尔旗之间的地带。唐朝灭亡后,契丹党项等外族把胜州里面的居民赶到了今天的东胜附近。是为东胜州。

达拉特旗,“达拉特”是“部落名称”;亦有人说:“达拉特”即“达拉图”,为“肩胛骨”的意思;还有人说:“达拉特”是“塔拉都”之失真走音,意为“平原”,等等。

准格尔旗,“准格尔”一名的含义和来历:“准”系蒙古语口语Juun的转音,意为“左、东”,“格尔”系蒙古语书面语Gar 的谐音,意为“手、手臂”,故“准格尔”本义为“左手”,引申为“左翼”。

鄂托克前旗,前旗是从鄂托克旗分离出来的。1980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析鄂托克旗南部地,设鄂托克前旗,因地处鄂托克旗南部而得名为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旗,鄂托克意为“营盘”。

杭锦旗,“‘杭锦’系突厥语“康里”(正音‘杭里’)演化而来,意为‘车子’。

乌审旗,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用网套的人”。

伊金霍洛旗,系蒙古语,“圣主的陵园”。以境内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园而得名。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资料搜集校正不易,欢迎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内蒙古篇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ks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