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十分重大!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形式上奢侈,不如人们真心悲戚。”
【一点启发】【葬礼应该保持和乎于礼同时保持庄重】
在法律范围内做事,其实保护每个人安全。夫子说,在葬礼上,不能太奢侈,不然就有权有势的人,拿人陪葬,过于简单,有的不孝子女将父母随意丢弃。做到合适就和乎于礼。在中国的葬礼上,应该保持庄重,严肃,适当的感伤,是对先人的尊敬,缅怀。有一节说到,夫子是很爱唱歌的人,“子与歌而舞,而后从之”。但是夫子要是去参加葬礼,他这一天都不再唱歌。曾子也说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人应该跳出思维枷锁,去思考大问题,保持进取学习之心】
夫子为何说,大哉问。原来是夸礼放能跳出思维枷锁,想一些大的问题。的确是这样,人生很长但也短,如果把有限的时间放在生活琐事,定也是浪费,无趣。杨绛有句话说得好:“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今天看到张宁发的,突然豁然开朗。为何不利用时间去打开知识的缺口,去感受知识带来的乐趣。就连吃不饱饭的颜回,“居漏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仍然研究学问。所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原文】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3.5 孔子说:“偏远的外邦小国即使有君主,也比不上中原各国没有君主。”
【一点启发】【唯有华夏文明绵延不绝】
华夏文化自信,孔子笑到,没有国君,但是我们华夏依然是一个文明地方。余秋雨《中国文化课》也提到,当时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曾在那么壮观,但是经过战争洗礼,已经分裂到处。为有华夏文化,虽颠沛流离,经历各种战争,但是仍然紧紧在一起。这就是文化自信。
【原文】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天啊!难道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他们还不如林放懂礼啊!”
【一点启发】【佛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应该内求。】
冉有是孔子弟子中官做最大的学生。却不知道劝季氏朝拜泰山。这是国君才能做的事情,又一次捷越。给夫子气的。说到,还不如林放懂礼。
生活中看到很多去拜观音,佛陀等各路神仙。保佑自己平安发财之类。时常想,心有善,神仙自然为你开心,那要是心怀愧疚,乞求佛来拯救你。佛会说你没事吗,不可能。我想佛得多忙,时间有那么多琐事,佛哪里管的来。《金刚经》中说到,“若以色见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陀,自己也是凡人,世人却以色相求他,又是拜,又是烧香,他又没有这样要求世人,去做,所以也无法承诺去保护任何人。所以又应了那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所以为什么祭拜祖先,是因为怀念,因为追远,为什么拜夫子,佛陀,应该是敬仰,感激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