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听界172:退出者、变现者、补贴者
应朋友之约,到他的茶艺居喝茶。店所在的位置是我熟悉的地方,临近一所小学,有同事在这边开托管。
再次到来,除了围建地铁的马路,两边的建筑还是原来的模样。德克士、七匹狼、包子铺,这些店都还在,而一家卖mini的车行已经更换了门店的标识。
五年,不变与变总还是有的。
就像朋友的托管,之前是三个人合伙,然后变成两个人,最后又有一人退出。这几乎是小微合伙创业者的普遍规律。
现在托管情况如何?不得而知,只知道她去年秋季的招生情况还不错,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依然有新生陆陆续续的进来。
“好多托管都招满了。”生源这种东西似乎也有一个丰收的大小年,你刻意求之的,ta不来;你不执念了,ta反而来了。
说到底,市场决定规模,做任何事,努力和用心是基础,但能不能做大,两回事。
去年的疫情,看上去大的,反而被最后一根稻草给压倒了,活下来的反而是哪些颤颤巍巍的。生存这种东西,有时和强不强,真没多大关系,就好比在白垩纪,地球的霸主恐龙一只没剩下来,反而是哪些不起眼的小生命穿越了整个地球变化的周期。
在朋友高端的茶会所,他跟我谈的却是教育。
“我走进教育,纯粹是因为孩子。当年孩子美院毕业,在浙江一家知名的美术机构学习,想回来创业,我就支持开办学校。没想到在两年的时间,学校越做越大,分校也开了起来,目前有几千号学生。”
两年,如此惊人的速度,这就是资本、资源和人才吸揽的快速打法,与十几年前小公司像打“津津糖”似的地盘扩张是两回事。
“我有参加托管界的一些沙龙,受不了他们做事、项目论证时的婆婆妈妈。”
财大气粗的人确实无法理解小领域创业者的谨小慎微。
“在福州的新东方、学大、思明,这些机构的老板,我都有认识,时不时有资源上的对接,他们有学科考试上的优势,我有美院资质的优势,”
事业做多大就能盘活多大的场,或者多大的场决定着事业能做多大。
“我最近收购和整合了很多的校区。”
他提到了附近小学机构的整合况,竟然是朋友提到的不在一个等级的托管机构。
“优秀的老师留下,甚至给股份,不优秀的老师让ta走。我们走的是标准公司的考核路线。和ta们那种小作坊不一样。”
“或许ta们也想通过你的收购完成一次变现。”
无法坚持的退出者,遇到事业瓶颈的变现者,用资本碾压的入场者,这是一个行业开始走向洗牌的必经之路。
市场会允许一些小鱼小虾继续生存,甚至也有长大的可能,这是行业生态的需要,也是满足大公司被补贴的需要。
“不断有其它机构的学生到我们这边来。在招生方面我们不用发愁,因为我们严抓服务的品质。”
补贴,原来是对弱者的行为,但在商界,刚好相反。想想那些公司的巨无霸,不都是普通大众补贴的结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