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自控力》:一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字旅行

《自控力》:一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字旅行

作者: 爱吃柚子的铁柱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22:29 被阅读0次

    “情节可能是假的,但小说里的那些事,一定是我当时那一段人生里最关心的事。”

    ——笛安

    《自控力》不是一本小说,但它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有些特别。因为,我当下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自控力”的问题。当然换一个更加通俗的说法是“自律”。在我的脑海中存有一种想法:自律的人是优秀的人。我渴望自律,渴望变成优秀的人。但回头来看,又一次毕业在即,我还是以前的老样子。从高中到读研,断断续续的会写一些日记,但有95%的日记内容都是在批评自己的拖延,而且自己也总是归因于自己的不自律。这么多年的记录,也并未让我改变多少。回顾每篇日记的结构,差不多都是“记录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再一次写下一篇结构相同的日记。

    已经记不得买回这本书的那个下午是晴天还是雨天了,但那段时间的迷茫、焦虑、自我否定全都融合为了沮丧。一个人在金翰林随意的走,随意的逛,随意的进入了一家小书店,继续无灵魂式的逛着,最后视线落到了《自控力》上。也许是那天下午,我再次将我的失败归因为“不自律”吧!加之,自己也迫切的想走出沮丧,走出阴郁的心境看到它的时候,像是有了改变的开端。有许多人认为《自控力》这类的书和口水书一样,读来没什么意义。但对于那天下午的我来说,可能算得上是一根“救命稻草”。当然,那家书店出售的是盗版的“救命稻草”。

    “病急乱投医”,尽管它是盗版的,尽管它里面有许多的错别字,但我还是将它读完了。不想说短时间内《自控力》会“治愈”我,或是让我马上变得自律起来,但追求“治愈”的阅读,成了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字旅行。

    原来,我没有分清楚“我要做”“我想要”我不要”!原来“自我同情”比“自我批评”更重要!原来体内的“多巴胺“主宰的并不是快乐,而是行动!原来自我认知会将未来的自己的当成“陌生人”!原来“意志力”也会传染!原来人在获得“道德许可”后,会对自己更加放纵!

    在看书的时候,自己一边对应书本,一边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的确有很多描述能够对应自己的一些行为与决策。例如:自己的拖延以及曾自认为是优点的“自我批评”。有太多时候,我总是把任务推到“明日”,脑海中想象着“明天的自己”会认真、踏实、完美的完成任务,但现实情况是“明日复明日”,直到“死线”出现,灌着咖啡,熬着夜,最后草草的交一份结果。关于自我批评,就像我在前文所提及的写日记一样。一番“自我批评”之后,并没有什么改变,反而让自己的问题更加严重。最后“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否定”,最终加重了我的“自卑”。

    当然,我必须得承认,我没办法与现在的自己达成和解,因为我脑海中理想化的自己还在继续抗争,谁不想让自己变得优秀一些呢?

    当然,《自控力》的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在结语中提出了一个更好的说法:“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或许,人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前提就是接受自己目前的这种自我矛盾的状态吧!

    在书里,凯利·麦格尼格尔提出了许多锻炼意志力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需要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以科学家的视角,收集自己的数据,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并针对性的制定改善对策。

    当然,也有一些通用型的方法,例如:冥想、锻炼、在做决策时多想10分钟、正视自己的冲动,去关注自己的感受,但不要去行动;为自己树立一个榜样,当自己意志力薄弱时,想想榜样会怎样做?

    总的来说,《自控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不错,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案例,读起来趣味性挺强的。书的封皮上的广告语是:“只需10周成功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在读完书本之后,进行的第一个思考是:这句话意义大概是为了误导消费者们脑海中的“多巴胺”吧!

    自控力的修习,对于我来说,应该会需要比10周更久的时间。当然,更重要的是,我该告诉自己:不要再为自己作出改变决定的那一刻而欢呼,更重要的是要将改变落实并坚持下去,否则,还是自己还是会陷入“记录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的循环!

    最后对那些有兴趣阅读《自控力》读者的建议是:买正版!买正版!买正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控力》:一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字旅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ud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