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这个概念是伴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发展之后才提出来的,但追溯其起源,最早可以延伸到网络文学时代(20世纪90年代),当时很多网络写手通过文学网站、贴吧、社区论坛纷纷开设自己的专属媒体平台,此时的门槛还是非常高;到了2005年、2006年时博客的兴起:门槛已经降低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开通博客,书写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当时的博客写手就像今天的自媒体人,《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的博客“不许联想”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代表,每 天有多达P.2万的订阅者阅读他的更新; 2009年,微博诞生,相比与博客的长篇大论而言,“140字”的优势让更多的人有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习惯,大批名人、明星、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微博,让其成为传播和记录自己生活的平台。如“微博女王”姚晨的微博粉丝关注数高达7900万,其传播影响力比得上一个小级别电视台;到了2012年8月,微信推出公众订阅号功能,一大波传统媒体的活跃记者成为微信公众平台的主力,其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还真是这样,嗅觉灵敏的媒体从业者纷纷“上船”,如前《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笔程苓峰的个人公众号在一年之内就达到100万的订阅人数,比许多古典媒体的发行量还要大,于是他干脆辞职,专心做起了自媒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81768/4ec006274ef7f297.jpg)
富余生产力的析出造就了自媒体的繁荣, 目前,微信公众号注册数量已经超过千万,大批的行业人士纷纷加入自媒体的大军。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总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小道消息”,专门报道和评论IT界的新闻和动向;一位商学院的中层管理者自己更新运营的“睿妈看教育”,不谈MBA,每天只发布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内容;一个媒体机构的分析师凭借他经营的微信公众号“青龙老贼”成为业界知名写手,以至于许多人忘记了他的本名……
个人自媒体如此红火,企业和其他机构也不甘落后,它们开通公众号,绕过媒体,直接向受众发布企业讯息,企业自媒体的兴起,让一批媒体熟手投奔到企业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效仿大众媒体的做法,制作视频、发表报道、出版杂志甚至直接开通企业家个人名义的微信公众号。而且还有些企业试图打造企业媒体更具有公共媒体的特征,不完全是企业的宣传部,如尼桑汽车自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演播室,从BBC及其他媒体挖来顶尖的电视记者一同工作,推出了自己的《新闻频道》。借用美国新媒体研究者汤姆,福斯基( TomForemoki)发表的文章称:“他们可以自己生产高品质的新闻节目,报道各种各样的新闻,关于尼桑公司和其他行业竞争者的,关于中日领土争端的,关于中国国内抵制日货的新闻等,无所不包,和传统媒体生产模式没有什么两样。”
这是一个“认识盈余”的时代,这是一个自媒体兴起和繁荣的时代!
(文章来源于书籍《超级IP是怎样炼成的——刘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