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作者: 坏猴子72变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09:15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要讲投资者决策中最核心的一个部分——投资者。

    前面我们讲了很多决策的逻辑和技巧,但是你想过没有,所有的决策最后都是由投资者,也就是我们自己来完成的。所以你了解好自己,是做好决策的一个根本。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主流金融学和经济学都有一个假设前提,我们人类是理性的,会根据信息做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用术语说,就是“效用最大的决策”。这就是你经常听说的理性人。

    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都是理性决策的吗?拿投资这件事情来说吧,在熊市的时候恐不恐惧?在牛市的时候是不是盲从?你能不能够做到不以盈利狂喜,不以亏损悲痛,你总是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又不轻信?

    所有的这些行为,我想在我们投资者身上都不能够完全做到,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身体深处是根植着非理性(irrationality)。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差不多花九堂课的时间,将我们身上最常见的这些非理性的行为偏误一一地拆解和分析。要做好决策的话,理解我们自身的非理性和心理偏误是必须的功课。

    好,今天要跟你讲的偏误,叫做过度自信,过度乐观。

    一、过度自信的存在:生理基础

    我们首先来看什么叫过度自信,过度乐观。

    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可能会在平时的生活里觉得自己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我们可能会过度自信呢?如果你有这种想法的话,你不妨先很快地跟着我对自己问下面三个问题。

    我的开车技术是不是比一般人更好一点?

    我的工作能力会不会比一般人更强一点?

    我做爱是不是比一般人会更持久一点?

    对这三个问题,如果你有一到两个问题,是 “NO”的回答,恭喜你,你可能真的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测试题,在很多地方用不同的方法都测试过。有70%到90%的人对三个问题都给出了“YES”的答案。在学校里,会有80%以上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比一般人要好。基金业里边有70%以上的基金经理觉得自己比行业的平均水平要好,几乎90%以上的女性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要好看得多。

    你看,100个人里边,其实是不可能有90个人比一般人强的,在概率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结果反映了人们具有一种什么倾向呢?就是过度的乐观,尤其是过度地高估自己,也就是过度自信。

    听到这里的时候,你可能会有种感觉,这个倾向是不是不好的?其实在生物学上来说,乐观情绪是一种生物适应的本能,比如说当早期人类开始狩猎的时候,我们每天要面对伤残、死亡这些问题,所以人在受伤的时候,会释放出一种激素,这种激素缓解疼痛,又能够产生愉悦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生物意义上的乐观,人类可能不会繁衍到今天。所以过度乐观这种倾向是深植于我们的基因之内的。

    可问题是,在投资这件事情上,这种对自身能力的过度乐观估计,就未必是好事了。

    二、过度自信与投资

    在金融学里边,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论文。1999年,加州大学的Terrance Odean教授,他找到了美国的一套数据,里面包括了1990年到1995年,美国6万多个账户的真实交易记录。他对这套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现象。

    首先,一般来讲,对自己特别有信心的人,就容易去频繁地交易,因为一个人对自己特别有信心,他就总是觉得自己能够准确地预判。Odean教授把开账户的投资者按照交易频繁的程度分组,结果发现,那些交易频繁的投资者,比市场平均收益差不多低了整整30%,这个趋势特别地显著,交易得越频繁,亏损得越多。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在数据里面发现,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喜欢交易,平均下来他们交易的频率是女性的1.5倍,男性总是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

    那很自然,这些容易过高估计自己的男性,亏损得也越厉害。我们把男女投资者继续分成已婚和未婚的话,会发现单身的男性亏损得最厉害,这就告诉我们,单身的男性其实是最过度自信的一群人。

    Odean教授还另外分析了一组账户,这组账户是只针对已婚的人群的,而且是要求必须经过配偶的允许才能够进行交易。结果发现,那些需要妻子许可才能够交易的男性的表现,比单身男性要好得太多。更可怕的是,那些需要丈夫许可才进行交易的女性,表现比单身女性要差。所以说,过度自信的男性,不但是糟糕的交易者,还是非常糟糕的影响因素。

    很显然,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男性在整体上呈现出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特征。

    这篇文章出来,引起了金融界的轩然大波,很多人被这种证据说服了。

    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疑问,一共才6万多个账户,是不是有样本差异啊?后来就有很多的行为金融学家在实验室里面不停地重复实验。其中有一个实验就是,去随机抽一组专业的基金经理,另外随机抽一组心理系的学生,然后给他们提供一些公司的信息,像每个股票的名称、行业,还有它过去12个月的表现。然后让这些投资者在两只股票里挑选出表现更优的一只。

    你想,专业的基金经理们很自信,觉得这是自己的专业,自己肯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做好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结果大出意外。第一,心理系的学生比专业投资者的表现好得多,准确率要高了10%左右。第二,让你更吃惊的,就是即使是心理系学生的准确率也没有超过50%。那意味着,你还不如用抛硬币的方法来选股。

    这个实验其实就是再次证明了,越是在某一个专业上的人,越容易产生这种过度自信,有时候甚至可能产生“专业的幻觉”。

    实际上如果你把我们的课程前后连贯起来,你就会发现很多逻辑都是自洽的——在前面我们讲的投资大师系列里面,你还记得吗?几乎所有的大师都跟你强调,不要过度频繁交易,要找准一个机会,一击而中。为什么大师们都会有这个想法呢?其中最重要的背后逻辑就是,不过度频繁交易,就是帮助你自己克服身体内这种过度自信的倾向。

    三、如何克服过度自信?

    好,对于很多普通的投资者来讲,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怎么克服这种过度自信的倾向。

    你看,对一般人来说,当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走向你的时候,我们人类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一定是拥抱它,感到很兴奋。但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第一反应,是怀疑。然后再从逻辑上一层层地推演下去,直到你的怀疑完全地被推翻,你才能够说这是个好的投资机会。

    美国通用公司的一个CEO曾经说过,他有一个导师,在大萧条时期开始,就成功地投资了很多企业。他的经验就是,他从来不相信任何一个企业是好企业,他对每个企业都进行批判性的思考,然后一次次地去挑战自己要投资这个企业的冲动,直到自己绝大部分的质疑都被推翻了,然后才进行投资。

    在这么一个逻辑的指导下,他的投资进行得非常成功。

    同样地,作为普通人,碰到有人跟你推销金融产品,宣传投资机会的时候,正确的第一反应是,我为什么要相信这是一个好的机会?

    你可能以为这件事情做起来很简单,但是我告诉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特别地容易接受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

    比如说像P2P投资这件事情,2014年以后发展势头特别猛,然后打着互联网金融的这么一个旗号,很多人都特别地乐观。你现在到网上去找文章,有很多文章都告诉你,技术改变了金融的本质,金融行业要被天翻地覆了。

    很多人都觉得技术改变了金融的本质,也就是意味着风险收益对等的逻辑要被打破了,只要有了技术,我们就可以找到风险低、收益高的金融资产了。这些人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在接收到这些信息以后,将这些信息当作了自己的认知,从而丧失了批判的原动力。

    而且当你相信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会去找理由让自己强化这些信息。

    所以当你遇见低风险、高收益这样超级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你正确的第一反应是,它怎么会存在?然后自己要去做一些研究工作,去找市场上存没存在过和它类似的模式,在历史上或在其它国家是不是存在过类似的模式,是不是已经持续?如果它消失了的话,它为什么会消失?一层一层地推演下去。最后,除非你能够将自己所有的质疑全推翻,这才算到头。如果不能推翻,那么我觉得你应该宁可以静制动。

    我希望你记得我在前面跟你讲过的一句话:人类有一个倾向,面对很小的决策的时候,愿意去运用逻辑推演的能力,但是面临复杂决策,比如金融投资决策这些要用到计算的决策的时候,反而喜欢用直觉去思考。这里面的原因,一是惰性,二就是过度自信——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心理偏差,会导致令人特别失望的投资结果。

    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ca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