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控制和界限

控制和界限

作者: 咚溪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00:06 被阅读0次

     之前写过有的人具有非常强烈的控制欲望,总爱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总爱对别人的事情提出各种“为了你好”的意见而不论对方是否需要,也不考虑对方的心情和状态,让人很厌烦,如果碰到这样的家人,则更加无奈。这次,来梳理一下控制欲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为什么要去控制别人?

    在婴儿的共生期没有得到充足的爱,没有顺利度过共生期。

     “你好,我就好了。你听话,我才开心。你有出息,我跟着享福。”这些都是没有界限的人的观点。你是你,我是我。如果不理清界限,就会出现“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这么没良心”的抱怨。没有界限,把手伸到别人(孩子)的生活里,本质就是要控制他人。人为什么出现这种控制他人的潜意识?源自婴儿时期。

    1岁前的婴儿,处在不分你我的共生期,好像自己依然活在妈妈子宫里,和母亲是一体的,我要什么,就能够立刻得到母亲的回应。如果期间得到母亲及时回应,亲密抚慰,婴儿内心开始成长、分化,形成个体化的自我,拥有自我界限。如果这个阶段母亲忽略婴儿的需求,采用哭声免疫训练孩子独立睡眠,定点哺乳训练孩子饮食规律,早早断奶,不抱孩子以免惯坏,那孩子体会到是无穷的孤独和恐惧:这个社会竟然没有人理睬我的哭声(需求),不是我想要的时候就能够满足我,我无法控制他人,我饿了也没得吃,我困了也没有安慰,这是多么恐惧的事情。妈妈的不可控和无法预期,让婴儿时刻承受着不存在感——试着去体会一下,这个社会不理会我,我的存在没有任何呼应,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是如何的让人窒息。

     于是这个孩子没有顺利度过共生期,没有分化出独立的自我,没有自我界限,潜意识里还是共生自我。等他长大了,为了弥补共生期妈妈不受控制的痛苦,会不断的去控制别人。而且他内心觉察不到自己控制欲的根源。如果对方不按自己想象的样子去做,不受自己的控制,就感觉毒瘾发作一样,百爪挠心的难受。有的父母常说,我都是为你好,为了你我牺牲这个牺牲那个,你却这样对我,真是好心没好报!

    本质上那不是真的好心,只是没有界限的控制,是想控制别人按照“我认为正确的道理”去生活。真正的好心,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允许别人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除非别人希望听取我们的意见,我们才真诚的分享自己的意见。

     除了控制别人,共生自我的人也非常容易被别人控制,没有能力捍卫自己的界限,比如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女人没有性欲却不敢拒绝伴侣的性要求。由于不懂拒绝,虽然一时维持了关系的表面和谐,但内心却积累了很多不满和愤怒,最终爆发出来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见不得别人比我好

    这样的人成长之后为人父母,除了将自己婴儿时期形成的控制欲望加在孩子身上,形成苦难的轮回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心态,“我小时候受过的苦,你也要再受一遍”,看不得你比我好。这不是嫉妒,只是内心的一种本能。

     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父母就应该意识到,孩子只要做好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的事情是父母的事情,孩子不用为父母的选择负责。每当听到父母说“为了孩子,我放弃什么什么,所以你要听我的话,这才对得起我”。脑子里要立即反应过来,“你说的不对,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你自己做的,生我、养我、婚姻、工作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选择,包括生病,我们无须为他人的选择负责,我也不能为你的选择负责。”

    想控制孩子的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真实感受,眼中只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比如,人必须每天刷牙洗脸干干净净讲卫生,每天要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不是说这样不对,但是要求其他人也这样做,这种行为就是不对的。就算是很委婉的方式,但只要不是孩子自己愿意去做的,本质就是强迫和控制。

    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的一生都将在哪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没有人喜欢被控制。我们常说换位思考,其实真正面对孩子的时候,换位思考非常非常困难,比面对成人要难很多。首先是因为面对孩子,大人容易进入权威模式,威胁斥责来得很容易,而面对成人会有所克制。其次,因为年龄的差异,大人很难真正静下心来体会孩子的心理。不信你可以下次努力试试把自己想象回到孩子那个岁数的自己,她那样的衣着、动作、语言,会帮助你体会到孩子的心情。试着把自己变成孩子,父母在一旁催促,快吃青菜,别老是吃肉,每顿饭至少说5遍,那是什么感受?内心会不会反感,抵触,根本没心情好好吃饭?逆反着本来愿意吃的也不吃了?进而产生吃饭就是痛苦的感受?

     试试自己回想一下每天对孩子说的话,有多少是控制,“吃饭,刷牙洗脸,穿衣服,洗手,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有多少是真正充满爱意的交流,真正看见孩子当下的感受,孩子兴高采烈地回来说找到一块石头,手里沾满泥巴,我们的反应时什么?去洗手——我们没看到孩子的兴高采烈。长期以往,孩子内心的感受:你们不爱我,你们看不见我,只想控制我。督促孩子吃菜,不会让他变得健康,而是会感受到吃饭很痛苦;经常向孩子抱怨配偶,配偶不会因此变好,孩子却学到了结婚等于痛苦……

     不管教就会堕落?

    很多父母担心,不管教,孩子会堕落。我没有案例数据反证,但是心理学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拿自己做实验。比如我孕期反应强烈,当时就租了个钢琴练着玩,转移注意力,生完娃了老公就经常念叨着钢琴太占地方,反正我不弹赶紧退掉,我心里涌起的是抵触和反感,就是不愿意;当老公说,不退了,爱玩就留着玩吧,我反而开始反思,的确没有时间练习,不如退掉。

    父母不愿意放下控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潜意识里已经固化的控制意念,就像一种习惯,一种瘾头。当我看着孩子熄灯后还在看手机听故事,我心里像被小猫爪子挠过似的难受,脑子里反复出现一句话,快去制止她,这样会近视。所以,后来我采取的作法是,1)把台灯打开,二娃可以继续睡,大娃在台灯下看手机,对眼睛的刺激小一点;2)建议大娃如果不困,可以去客厅听手机,困了再进来睡觉,不要打扰妈妈和弟弟睡觉(试过一次,效果不错,她平静的出去了,过半小时后自己回来上床睡觉),其实也是让自己远离那个场景,眼不见心不烦,控制自己的控制欲望。

     有的父母,不知道真正的爱和自由是什么,从小只有控制和被控制的亲子关系。常常威胁孩子,不让我管,好,以后你的事情我都不管了。孩子感受的是或者被控制,或者被抛弃。

    到底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不该管?很简单,这究竟是谁的事情?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多么看不惯,也闭嘴内省。如果孩子主动要求父母指点,此时也不要说教或告知结论,最好和她分享自己的体验。少一个答案,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老人无法接受我的理念,经常反驳我“孩子太小,没自控能力。”那多大的孩子有自控能力呢?能力是突然出现的还是逐步培养的?如果没有给她机会培养这个能力,难道到了18岁,突然就有自控能力了?

    “如果任由孩子看电视,看手机,会把眼睛看坏的”。看似有理,到底有理无理呢?

     1)糖吃多了会腻,自然就不吃了,电视看多了,眼睛会累,自然就休息了,人类已经发达到可以登上月球了,难道还不会调节自己的身体吗?

     2)如果没有了控制,孩子可以自由的做,欲望得到满足后,自然就不会纠缠于此。坐飞机的人不会拥挤,因为人人都有位置,做公交车的人必须挤着抢位置,因为需求的实现不确定。因为被控制,孩子的欲望没有满足,反而会出现欲望被强化,出现偷吃,或者一旦有机会就玩命吃,以对抗将来的不确定性,反之如果没有了控制,孩子自己可以随时吃,随意吃糖,随意随时看电视,他就没有必要偷吃或玩命吃了。

     反思一下我的孩子特别爱吃肉,是不是因为我们控制她太多?自从放开了零食界限,经过一段时间天天吃奥利奥之后,现在她柜子里的零食基本没怎么动。她的需求都及时满足,她就不会就纠结于当下某个需求。有一天和孩子聊天,说起自己儿时物质条件匮乏,孩子说:我和东东的需求,妈妈都会满足的。我听了很欣慰。孩子有这样的认知,就不会被外物所困,内心是富足的,知道自己的需求是合理的会得到及时的满足,将来就敢于争取自己应得的东西,维护自己的权益。

     3)就算再好玩,再好吃的,时间久了,也会索然无味的。谁见过一个健康自由的灵魂,一天24小时看电视?

    越是不控制,孩子越是能够自然的做自己,集中能量去发掘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健康成长。不会出现因为被控制而出现的副作用。很多人反对爱和自由,那就回头看看,他们这些反对爱和自由的人,他们的精神生命是不断成长?还是越来越扭曲越来越痛苦?如果他们自己都那么拧巴,如何教育别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控制和界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dn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