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86 《杨氏之子》课例研读

186 《杨氏之子》课例研读

作者: 微雨A | 来源:发表于2021-03-01 22:42 被阅读0次

    语文课上,我们必须抓好读书这一环节,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和能力,这一点在于老师这节课上都有体现。

    1. 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把兴趣放在第一位,部编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数增加,文言文学习提前,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于老师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那就是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怎么建立的,就是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后的成就感中培养出来的。挑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手段,但这个挑战必须是有梯度的,让学生努努力就能达到,在成功中体会成就感,兴趣自然就有了。

    于老师的朗读指导遵循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后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于老师还加入了许多有趣的朗读形式,如,表情朗读,本节课开始于老师借助表情,告诉孩子们表情会说话,教给孩子们要学会“察言观色”。这样做既为后面的表情朗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又为学生理解课文,了解杨氏之子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读正确、读流利这个环节上,于老师幽默风趣的性格也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在第一个女生朗读不是很好的时候,于老师幽默地给孩子点出了不足,说读得“就像一辆车子在不平整的路上,磕磕绊绊,一颠一颠的”,当另一个孩子读完的时候,于老师又说“就像一辆车行驶在平坦的路上,很舒畅。”这样形象的比喻,既指出了孩子的不足,又很容易让学生接受。

    读出感情是我们朗读指导上的一个难点,在这节课上,于老师是这样做的,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于老师范读《杨氏之子》,并引导学生注意看老师的表情,这一环节的设置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通过表情朗读读好课文,更从于老师的表情中读懂了文字,更深地理解了课文。之后学生模仿于老师读,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读得非常流利、有味道,在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也达到了熟背课文。

    从于老师的这个环节中知道了,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学生要做到初步理解、正确朗读、通畅流利、熟读成诵,且整个环节的学习要真正做到落地有声,扎扎实实。

    2. 教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贵在老师引导,学生自悟。课堂开始,于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读题目,读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不同。学生从读中发现了文言文简练、概括的语言特点,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概念,这样引导获取的知识比我们直接告诉孩子要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语文学习的方法。

    之后对课文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于老师都采用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学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逐渐加深。古文语言简洁、概括性强,具体内容的理解还要加入推测猜想,于老师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整节课上于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润物无声。

    3. 在读写结合中形成能力

    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于老师在这节课上,没有只停留在让学生理解课文、背诵课文,而是最终落实到写上,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文字还原呈现。这样做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会得到有效提高。

    语文教学,就应该像于老师一样,一手抓读,一手抓写。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写作,让学生会读、会写,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成功。

    读于老师的《杨氏之子》课例,我们会发现,其实不仅是学生喜欢,就连我们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80分钟的课于老师上得酣畅淋漓,课读完我们依然是意犹未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6 《杨氏之子》课例研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pz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