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
一个公派德国,又留学香港的985学子,唱歌跳舞钢琴小提琴演讲播音均有涉猎;参加过韩国SM经纪公司选秀,当过校最佳辩手、演说家比赛冠军和校自强标兵;比起一个人成长而言,更希望和你一起成长。
公众号宗旨:只分享有价值的。
去年4月份的时候,面对接踵而来的刷GPA、暑期实习、出国交流、留学申请等事情,我给自己列了一个持续到10月初的180天计划。当时一天一天地勾画还觉得很慢,可现在一转眼都已经一年有余了。
2016年4月到现在的2017年6月26日,如果有人问我这一年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更加现实了。
什么叫做更现实?
无非就是,从之前满脑子想着想要走得更远一点再远一点,到现在想方设法地要离家近一点;
从之前精神抖擞地想要认识四海八方的朋友,到现在却连留住身边三两知己的愿望也懒得实现;
从之前想要在舞台上发光发热声名大噪还专门去长沙参加选秀,到现在也会在手机上关注怎么样才能获取更多年薪了。
以前的很多苦,比如高考,比如北京实习,比如各种奔波演出,现在看起来都像是遥远的时光和遥远的自己,再也不会经历,再也不愿意重来,再也不想受这个罪了。
当然,当时脑子一热没有任何预备就背起行囊背井离乡的精神劲,也随着21岁的渐渐消逝,泯灭在岁月中了。
感谢这段岁月最后的时光,和班上一伙同学一起毕业旅行,在他们的鼓励下,在成都锦里的酒吧里,圆了一次当酒吧驻唱的梦想。
当时自己一阵微醺,满脑子只是想着怎么控制住自己的声线不跑音,没能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浪漫而又充满感伤的时刻。
这群人,这段青春岁月,即将在这首《匆匆那年》的旋律和掌声里面,仓促地结束。
后来回想,总觉得应该在最后结束的部分,在满酒吧感性的人群中,大声地喊一句——
“华科13级市场营销班的同学们,
青春常驻,
我们不散!”
但是等想起来的时候却已经晚了。
就像是我真正因为毕业泣不成声,不是离校的时候,还是在回襄阳以后的那天晚上。
在耗时一整个白天的回程中的嘻嘻哈哈以后,躺在床上,哭的莫名其妙,歇斯底里。
我妈担心又觉得搞笑地说:“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呢?人应该往前看。”
我其实也不知道,反正大学四年的种种在脑海里面重播,一个个人浮现在眼前,我开始倾诉起那一个个曾经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那一个个可爱的人,那些个从大一到大四从没有缺席过彼此的朋友,和最后还是没能挽回的关系和情谊。
当然,还有我最爱的韵苑食堂的煮玉米、黑米馒头还有西蓝花炒香肠。
这些都是我在从德国回来以后的两个月里面发现的人间美味,我几乎每天都吃那个玉米,一天两个雷打不动,啃到我的室友都开始神奇地也喜欢上了它,每次晚上回寝室的时候还特地让我帮带一个回来。
可惜发现得太晚了,只吃了2个月。
就像是有一些别的事情,也知道的太晚了。
在这所谓的“毕业分手季”,我们班刷刷地脱单了三个人,其中两个人组成了班级CP,班对是从大一就开始传绯闻,如今终于正式走了一起了,所谓的美好也不过如此吧!
大学没有脱单对我算不上遗憾,只是有点担心有点害怕,觉得自己会不会始终无法开放自己的心态,更会影响到未来。
回想一下,自己闺蜜三两个,还有一些关系比较近的玩伴,都曾经在我这里吐槽或者起誓自己一辈子都(可能)不谈恋爱不结婚,结果毕业季之前都纷纷脱单,然后刷屏朋友圈秀起了恩爱。祝福的同时,一种孤单的情绪油然而生。
想当年我跟她们却是一起起誓“”不脱“”互相安慰的,现在一眨眼都只剩我一个人了。
我一个异性朋友安慰我说:“别人说那种话是给自己找个退路,事实上谁不想脱单啊!”
然后我说:“我知道,只是,我,可是认真的啊。”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和大家都在屋檐下等雨停,约好了一起等到天荒地老,结果一个个都被有伞的人接走了,只剩下你在原地。
你还要微笑着,跟她们说再见,因为不想要坏的离别。
有一个闺蜜大概是很了解我,在脱单前几天就跑过来跟我说了一声,让我有个心理准备。我当时觉得这个妹子真的是太温柔了,让我在心疼地抱紧自己的同时,还想开心地抱抱她。
毕竟我真的不能要求别人和我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和价值观,能够相交成为挚友是荣幸,真的不能够再奢求太多了。她们当然还是我的闺蜜,只是我感觉啊,自己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了。
记得21号回来那晚,我边哭边说:“对于华科这个学校,还是满意的。除了全国一二的学校头衔以外,我想要的,她基本上都给了。”
说这句话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因为我本从一开始就不满自己的高考成绩,还有华科薄弱的人文氛围,所以潜意识里是没有以她为傲的。
只是现在回想起来,我想要留学,她给我了;我想要舞台,她也算是给了我;我想要奖状,她给了我;我想要好朋友,她也给了我一些。还是那句话,我还有什么可以奢求的了呢?
前几天一阵冲动还想在这几天回学校重温一下,只是在今天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了正在下着瓢泼阵雨的学校,顿时失了些许兴致。
那时才突然觉得,母校不是一个人,也不具有人化的特点,我所有的怀念其实都是自己attach上去的。母校就在那里,你随时都可以回去。她的样子也许不是最具芳华的,只是希望我再回去的时候,能够带着光环,能够衣锦还乡。
而我们怀念的,只是在母校的校园里,那个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四年,那个白衣飘飘或者长裙翩跹骑着单车奔赴校园赶着课或者开着会的自己罢了。
毕竟人生4年,在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是2/11段岁月,不长但也不短了。高中之前太过迷惘青涩,高中时候生活重心只有学习,但是大学给了你更广阔的空间,让你成为你真正想成为的人,让你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慢慢成长。
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
2013年9月1日——2017年6月21日,四年间,我性格更加独立、思维更加辩证、学习能力提高、视野更开阔、办事能力更强、心理承压能力提高、朋友更多了。
我也开始正视和调整自己的梦想,虽然距离它看上去还有点遥远,但是已经开始渐渐具备实现它的资本,只是需要更快更准确更勇敢。
后来在开始懂得,这个世界上真没人关心你在做什么,只要你过得开心,并且一直抱有希望,最终能够拿出成果出来,整个世界还会是你的。你儿时战胜世界的梦想还是可以实现的。只是你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你要比其他人更耐得住寂寞。
所有有梦想的人,都寂寞。
所以我的朋友们,如果未来的时光寂寞,请记住你们曾经学校的爱因斯坦广场上的伤心买醉、麦德乐店里的失恋痛苦、“梧桐雨”下的踽踽独行、周末和情人节光棍节奔赴自习室的焦灼辛酸,因为那是你年少的时光,没有因为寂寞而放弃过努力,不曾为了苟且而输掉过梦想。
你以后也更不可以。
那晚送老晚会结束去聚餐的路上,校车司机笑着问我们一群“老人”:
“今晚刷夜不?”
我们打趣着回答:
“老了老了,刷不动了,明天还要赶论文呢!”
这时候才觉得,曾经的岁月里,我们熬夜、我们绝交、我们狂妄争辩、我们大声呼啸,这都是属于青春的特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时光给我们这般高调地挥霍,我们不敢大叫是怕被看做没素质,我们不敢熬夜是怕伤了身子,我们不敢大声发表自己的言论是怕落人口实,我们不敢追求自己的喜欢的人是输给了现实。
从此以后,读书也不再是最光荣的出路;从此以后,曾经整日整夜玩狼人杀的故人再也聚不齐;从此以后,我们闹了矛盾也不会痛心疾首、努力和好;从此以后,我们开始淡忘了年轻时候的样子,眼睛也沾染了世俗的灰尘。
所以,这4年的青春岁月,是最美好的。稚嫩而又真诚、自信而又充满好奇、充满无限活力、怀揣无限可能,敢于向世界发起挑战,也敢于为了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献出自己的热血。
眨眼间,呼啸而过。
青春以后,再无美好。
花每年都开,
母校一直都在。
学校里的青春每年都换,
我们的青春却像没有回程的列车,越开越远。
但仍希望你的生命像瑞士的黄金列车,
驶过这段以后,
还能够遇见最美的繁花似锦,
登上雪山之巅。
谁说青春和皱纹是反义词语?
希望过了半生,
你还是那个你。
我们还能在校园的破冰仪式上,
眼角带着笑意和皱纹,
再次相见。
在校园的梧桐雨里,
笑着诉说着过去,
哭着模糊了双眼。
阮三水的叨哔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