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冥想,从关注每一次的呼吸开始,接着连接自己的身体。慢慢调整脊椎。第二件事情就是练习cst1的内容。回想老师说的和自己连接好好,观察自己的状态。周四和大家一起共修时,手放在被治疗者的头上,不停地发抖?第一个自认为的解释是手掌小,所以无法做到。再次拿起书读时,突然发现是自己阅读得不仔细,手放得过于靠近额骨,其实是可以靠近鼻头的。书读了无数遍,为什么今天才发现。我还是没有学会只字不差的阅读。
这几天早上的阅读,突然不似过去阅读时的急躁的情绪,急着看完。而是一个字一个字没有发声的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文中的意思。因为读了很多遍,这类书有些不好理解。当心慢下来,原本枯燥的文字有了能量,文字有了画面感,原来我们的身体有心跳、呼吸律动,还有颅骶律,在同一个地方,触诊这三种律动的不同。
我好奇如何分辨这三种律动,心跳一分钟60-80次,肺一分钟12-15次,颅骶律一分钟6-12次循环。越放松时可以接收到更多的讯息。带着好奇心读了几页书,一晃已经一个多小时。翻阅笔记:“如果拥抱好奇心来学习或看书,每一页都会发现美丽而神奇的内容。”这是老师在教育工作坊上说过的一句话。因为大脑是喜新厌旧的,反复读过的内容,再次拿起来读时,除非遗忘了内容,读得漫不经心。旧的读书模式没有完全删除,新的读书模式就建立得不牢固。
仔细想想,有的内容或许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写成书中的文字,只是阅读者知道不等于做到理解文字的意思,时刻提醒自己读慢一点。每本被选中的书,会打破旧的认知模式,一点点的搭起新的认知模式,读快后,新的认知模式很容易坍塌。还是很习惯读得快一点,从拿起书的第一刻开始,想读到最后一页,然后觉得很满足,又读完了一本书。
老师说过:“我好奇书中的内容是什么?语气接触的方式,但这个对象变成有生命力,而且发光的接近你,因为带着疑问这个问题的那个瞬间就是你和世界连接一瞬间的原因。”我学习到了,只是没有用到读书的时候。这几天这样子做了,书真的就闪闪发光了,它不再是文字,而是来自与我们的身体的连接的一种方式。陪伴了我们这么久的身体,对于他的语言,我们是陌生的。从现在开始尽量读懂他的语言。
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是新的阅读模式:只字不差的阅读;习惯用我好奇为什么这样子提问;读慢一点发现书中的美丽。
我好奇自己为什么知道而不做到?因为把知道当成了做到。没有每天练习形成习惯。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几天新的阅读模式让读书更有趣时,已经喜欢上了。多读点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