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深切之,何其收益,观览人生命宇。因此,我今后的读书准则,首先要选爱看的书,愿意读的书,有兴趣的书。如《乾隆皇帝》。
乾隆晚年,国势下颓,人心败坏。但是台湾兵变之乱仍然被福康安力挽狂澜逆向籽平补救。为何?我读这段时感触很深,福康安一身才能武略自不必说,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排除万难一心为了报答乾隆的忠心,这不仅仅是封建道德三纲五常,更有对乾隆的感恩和敬意。圣旨催兵申斥,他充耳不闻,各种军情危急,他稳凝于心,耐心等待出海南风,起兵时,他不忘清酒锊地致敬乾隆,我相信,这一仗他的力量源泉正是出于对乾隆的报恩之情。
这不禁使我想起前部分书中写的,乾隆对福康安的深切关爱和器重,以及福家一门忠良都是源于乾隆年轻时的眷顾和培养。因此,台湾一战之所以被顺利荡平,是因为乾隆年轻时一心图治种下的福报还没有殆尽。
我本人也有一个夙愿,希望能干出一番事业,不枉来世上一遭。但是性格犹豫不决。我常常希望自己脱离拘束,变得成熟一些。
人生在世,不顺意难免。福如十五阿哥永琰,也会对福康安心存芥蒂。能容则量大,有量则器宇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