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的摄影指导老师林友桂,带领我校非摄影专业同学连续几年取得摄影省赛专业、非专业组一二等奖,今年,文传学院在第五届省大学生摄影大赛中揽获10个一等奖。
为人师,却也是学生最亲密的工作伙伴
桂叔曾就读于师大读物理专业,整个学校只有物理系有摄影课。当时,他只有一台海鸥120相机,冲洗出的是黑白或是有些偏色的彩色照片,但桂叔还是对摄影着了迷。
开影楼时期的桂叔
“世界那么大,我也需要改变一下”。大学毕业后,桂叔任教中学物理课,“我从未放下摄影。”再三思考之后,桂叔放下物理教师的工作,开了一家影楼,重新走上摄影之路。
桂叔的个人网站
后来,桂叔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对摄影有了进一步的认知。2008年,他选择回到浙师大,在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担任摄影课老师,也成为我校静山影社的摄影指导老师。
图左为北京电影学院著名电影史论家陈山教授
一开始,学生们叫他“桂哥”,“可能因为我看上去比较‘老’吧,后来的学生们叫我桂叔了。”他幽默的说道。“称呼‘叔叔’会给人亲切的感觉。”摄影课上的龙秀丽说道。
桂叔带领同学们去丽水摄影节看展
单反、脚架、灯光、轨道、话筒……桂叔在静山影社工作室中,在专业器材的“包围”下,有时全神贯注的进行照片后期处理,有时指导同学们拍摄技巧。
谨人事,却也未改风趣幽默之本性
桂叔大多时间都跟学生在一起,不是在学校就是在拍摄的路上。除了平时完成拍摄任务,桂叔还很关心学生的创作,“作为老师当然要关注,帮助他们去完成,给他们创造条件”。
桂叔带领文传暑期实践队,拍摄《立秋迎福》的精彩排练
对学生参赛选题的选定与审核,桂叔力求精益求精,“我主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能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家乡独特风情等优势资源,形成对学生特色能力的强化发展与深化拓展。”
桂叔指导学生拍摄作品《立秋迎福》,并获第十四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铜奖
在同学拍摄陷入瓶颈时,桂叔会给予鼓励,帮助他们突破自己。“桂叔鼓励和支持我,让我找回信心。”顾佳茵在拍摄“渔夫”主题的照片时,在各个取景地来回奔波十几次、与取景对象沟通受阻、初作拍完后又被推翻,拖冗的拍摄进程给她造成了心理负担。“桂叔引导我找回了拍摄的节奏,还产生了多样的思路与想法。”最终,她成功地完成了整组作品。
桂叔带学生在新叶村拍摄
桂叔还常与学生共同探讨拍摄新角度、新方式。今年第五届省摄影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作品《井》,就是利用航拍器完成的,“为了将风景呈现得更立体与大气,我们摈弃了在地面拍摄的常规方式。”桂叔说。
桂叔带领同学们去丽水摄影节领奖
在细节的把控与观察方面,桂叔鼓励学生最大程度还原真实。比如在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比赛中,为拍摄出“烂鱼”的效果,桂叔引导学生将鱼泡发于水中,营造腐烂的真实状态。
真正的摄影,渗透着人文关怀,是社会的剪影
桂叔带领参赛的队伍总是满载而归。谈及教学秘诀,桂叔直言不讳:“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摄影的热爱;其次,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极为重要,个人对细节美感的观察能力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呈现优秀作品的两大关键。”
桂叔带领拍摄钢丝棉光绘摄影
为培养同学的摄影兴趣,桂叔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实践采风,将学生带到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河口海岸等地方去感受社会、风景、人情,“主要是为了强化同学们从事摄影工作应有的社会意识。”在拍摄“码头工人生活”与“假发工厂女工”时,“我们直接体验到了社会底层人生活环境的恶劣,也深切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不容易。”
左为桂叔师弟 新锐摄影师陈华 右为桂叔
“和桂叔学习摄影,我的摄影技术得到了提升,我的生活习惯、个人性格方面发生了变化。”龙秀丽同学说道,“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观察能力增强了,同时也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桂叔带学生在宁波大堰镇拍摄两岸青创实践营
30年的拍摄积累,桂叔对摄影有自己的诠释:“真正的摄影就是让你经历他人的生活,并以此作为我们深入社会吐纳人世情怀的艺术记录。”每年诞生的大量摄影作品中,真正在历史涤荡中挺立不朽的都是渗透着人文关怀的当代社会剪影。
真正的人生赢家,应该说的就是桂叔这类
敢想就敢做
将喜欢的摄影融入到自己生活中
跟着桂叔学摄影
满载而归~
文字:王珍 郑遥 励林洁 马晶晶
图片:由本人提供
编辑:赵盛岚
第三生产大队推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