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娜拉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她不想再做牵线木偶。
倘要娜拉不走,请给她自由。读者从书中读到了女性解放的宣言,于是很多女性因此致敬易卜生,但易卜生不过是想要写诗。因为易卜生不是社会学家,他只负责表达,却不负责解答。
但是,因了这一部剧作,我们都无法再回避这个问题。
娜拉走后怎样?我们不禁要替她设想一下未来。可这未来里似乎只有两条路,堕落或者回来。
梦醒了仍然无路可走,更加痛苦。可为什么只能堕落或回来?娜拉出走带走了什么?是啊,梦醒是好的,梦醒之后该怎么做?出走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仅凭热血、志气出走是断不可取的。
娜拉要走可以,女性解放也可以,但是前提是得有钱,有经济权。在家庭里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在社会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鲁迅认为利用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是一种平和的解决方法。把财产平均分配给子女,子女们就获得了平等的经济权。
一个娜拉出走也许并没有那么悲观,人们会同情进而帮助,但娜拉便生活在人们的注视下,失去了自由。可是成千上万的娜拉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所以,娜拉要出走,就得先拥有经济权,成为独立可以生存的个体,在社会上享有男女平等的势力。
鲁迅思考问题总是深邃的,提出问题固然是好的,但怎样解决问题更重要。就像《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里所说的,"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的形成,当时用大量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年轻人爱国是好的,但看清敌人、选对方法更重要。娜拉出走也一样,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结果很难预知。无论是刘和珍君们还是娜拉们,都只是人类前行历史中的一小步,即便要为做煤球而发光发热,也得谋定而后动,还须多些韧性,无论前路多么渺茫,都得谨记自己的初衷,在奋然前行中看到一些微茫的希望。
鲁迅希望看到的我们都看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