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5天来,每天写文打卡升级打怪,只在写文时思考如何写文,平时几乎沉浸在完成打卡的喜悦中,没有深入思考。昨天的反思,今天的复盘,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刚看到这个任务,想用写作特训班的作业敷衍打卡也能完成今日任务,但是转念一想,学习是自己的事,打卡没有强制要求,自己降低要求,简单复制黏贴不如不要写。昨天反思说自己处于“低水平的努力”,今天就想懒惰到底,实在打脸,静下心来开始复盘。
一、自由书写,想到哪写到哪
之前因为害怕写文章,一直沿用安月白老师说的自由书写的办法写文章,克服了写作心理障碍。打卡作业,都是半命题式地练习,只要粘到点主题,不算离题,经过50多天的练习已经习惯自由书写,已属于舒适区,应该有所突破。
自由书写的好处就是不会写的时候,随意写找思路;缺点是写了一大堆的无关主题的话,删除修改花费很多精力。
鱼哥曾经说过他写作不是靠灵感,写不出,就写写画画,一般画几下,文章的结构基本有了。我决定从画框架开始练习直入主题,不靠灵感写文章。这篇文章就是从列框架开始写文章的。
二、输入散乱,注意力不集中
练习写作近半个月时,开始词穷。刚好鱼哥在写作特训班里推荐大家阅读大冰、卢思浩、毕淑敏的书籍。我开始选择毕淑敏。毕淑敏的文字非常细腻,画面感很强,读起来很放松,但是找不到感觉,转向卢思浩。原计划一个月读完一本卢思浩的书,卢思浩的文字习惯用对比、跳跃式,有趣、好读,文章片段唤起青春的回忆,竟在10天内读完了。说好抄写《说话的魅力》,一直没有行动,只是阅读完。还另外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一行禅师的《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9月阅读了4本书,但是对于写作而言,散乱读书的陶冶情操,目标性不够强。
读书是写作的最好方式,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法。但是,我目标任务是提高写作能力,找到可以模仿书写的对象,需要集中精力在重点任务。
听鱼哥说过他一个月内把卢思浩的书反复翻了很多遍,把书都翻烂了。接下去我每天抄写《说话的魅力》,集中研究卢思浩的文章吧,像他一样多读、精读、反复去琢磨。
三、埋头书写,懒于思考方法
都说“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自从练习写作,一头扎进了“多写”的自嗨中。每天早起完成打卡作业,晚上想法设法优化写作特训班作业,修修改改,想使劲却用不上力。前几天鱼哥的公众号里说起他微博一周涨粉4万的方法“行动和如何行动的区别”在于思考力,我突然想到第一年司法考试只知埋头学习基础知识,却不研究应试技巧了,几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准确基础之前,到网上查找了很多司法考试经验,找到了方法后,开始有侧重点的复习,想不到以傲人的成绩通过考试。如今我的写作就是陷入到曾经第一年司法考试埋头学基础知识一样不求章法的错误中。
没有方法的写作是简单的重复,得不到提高。我先从阅读、模仿,开始提高写作。
四、学无止境,没有反思总结
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深知学习的重要,懂得学无止境,立志“终身学习成长”。但是,学习了很多,学完了就搁置一边,很少有复习,更没有反思、总结,没有达到积累的效应。知道反思、复盘重要,但是因为费时间和精力,写了几天,容易放弃。明白自己属于比较笨的那类人,又不肯思考,导致一直处于没有突破。现在知道学习需要闭环,也该反思、总结。想想婉君一个月的进步,就在于她不断的思考、总结,今天出的“写作配图”这点小事,她都能认真思考,写出一篇总结文章。相比,差远了!
总结反思才能围绕目标,不偏离主题,方得始终。开始模仿,也不能忘记反思和评估,丢弃“犯懒”,一周一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