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湘”字居然是这个意思,我打赌你不知道——重读《诗经》第十六课:

“湘”字居然是这个意思,我打赌你不知道——重读《诗经》第十六课:

作者: 给丘吉尔做饭 | 来源:发表于2024-07-07 23:55 被阅读0次

    原创

    《这是诗经·风·召南》14首的第四首。

    先看原诗:《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再看现代汉语翻译:

    什么地方采蘋草?

    南山溪水边。

    什么地方采浮藻?

    沟水积水边。

    什么东西装盛它?

    圆篓和方筐。

    什么器具蒸煮它?

    三脚没脚釜。

    什么地方祭献它?

    宗室窗子下。

    什么人来主祭啊?

    斋戒小女娃。

    看到了吧?“湘”,是一种烹饪方式,蒸煮的意思。在夏征农、陈至立主编的《大辞海》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这个解释,可见,这才是湘的本意。

    在第三章还有一个费解的字:尸,意思是主持。

    《采蘋》可能是《诗》三百中最突出的一篇通体问答的诗篇。这种句式总让我想起山歌,但文献显示,《采蘩》是燕礼之乐。所谓“燕礼”是王室贵族设宴款待诸侯大臣、有功之臣或同姓兄弟所举行的典礼。

    这种典礼的流程一般是固定的:

    1、主客寒暄酬酢。

    2、乐正带领乐工拿着各种乐器登台。

    3、开场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4、演奏:《南陔》、《白华》、《华黍》。

    5、表演唱:《鱼丽》,伴奏:《由庚》。

    6、表演唱:《南有嘉鱼》,伴奏:《崇丘》。

    7、表演唱:《南山有台》,伴奏:《由仪》。

    8、合唱:《周南》中的《关雎》《葛覃》《卷耳》。

    9、合唱:《鹊巢》《采蘩》《采蘋》。

    《仪礼·燕礼》的原文写得很仔细,我先抄在下面:

    乐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小臣纳工,工四人,二瑟。小臣左何瑟,面鼓,执越,内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阶,北面东上坐。小臣坐授瑟,乃降。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卒歌,主人洗,升献工。工不兴,左瑟,一人拜受爵。主人西阶上拜送爵。荐脯醢。使人相祭。卒爵,不拜。主人受爵。众工不拜,受爵,坐祭,遂卒爵。辩有脯醢,不祭。主人受爵,降奠于篚。公又举奠觯。唯公所赐。以旅于西阶上,如初。卒。笙入,立于县中,奏《南陔》《白华》《华黍》。主人洗,升,献笙于西阶上。一人拜,尽阶,不升堂,受爵,降,主人拜送爵。阶前坐祭,立卒爵,不拜既爵,升授主人。众笙不拜,受爵,降,坐祭,立卒爵。辩有脯醢,不祭。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遂歌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大师告于乐正曰:“正歌备。”乐正由楹内、东楹之东,告于公,乃降复位。

    总之,在我看来感觉像山歌的《采蘋》,在如此隆重的场合还是压轴的节目呢。

    而它恰好显示了从山野到文明的过程。诗的第二章“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用竹木器具和金属器具构建了从山野到文明的通道。在这个意义上,《采蘋》既是走向文明之歌,也是复归自然之歌。牗下的祭祀既在宗室之侧,也连通窗外的山涧行潦。

    简单说,有点像谭维维在国家大剧院唱《兰花花》的感觉。

    我一直想知道《诗经》的音乐、曲调是怎样的。

    朱自清说:“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太师。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

    而乐谱则记录在《乐经》上,古人说《六经》里的《乐经》亡于秦火,所以《乐经》长啥样,没人知道,但至少有两点可以确认:

    1、《乐经》是孔子整理的教科书。

    2、《乐经》不仅仅是孔子重加整理编定的教材,早在孔子生前一百年左右,就已经有一种《乐》作为统治者为政和培养贵族子弟的读本了。

    最后读一下许渊冲的英译:

    Sacrifice before Wedding

    题解:According to ancient custom, the bride-to-be should gather duckweed and ofer it as sacrifice in the temple three months before her wedding.

    Where to gather duckweed?

    In the brook by south hill.

    Where to gather pondweed?

    Between the brook and rill.

    Where to put what we've found?

    In baskets square or round.

    Where to boil what we can?

    In the tripod or pan.

    Where to put oferings?

    In the temple's both wings.

    Who ofers sacrifice?

    The bride-to-be so nice.

    参考书目: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大辞海(中国文学卷),2015年12月

    (日)白川静、国久健太:汉学家白川静解读中国文化,后浪出版公司,2019年4月

    李婷婷:《诗经》之器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

    王燚:西周礼乐美学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9月

    柯小刚:诗之为诗:《诗经》大义发微卷一,华夏出版社,2020年9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湘”字居然是这个意思,我打赌你不知道——重读《诗经》第十六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zn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