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今天清晨阅读的篇章是《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之善用每个人的智慧。
我一直错误的认为善用每个人的智慧应该体现在一个庞大的团队中,却不清楚原来我对团队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所谓的团队并不仅仅指有几十、几百人的团体,而是两个人以上的规模就可以称得上团队了。大到一个集团公司,小到两个人以上的小组织。
文章中提到,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一定要善于发现团队成员的优点,发掘他们的热情在哪里,如果总是千方百计地盯着对方的弱点或缺点,并试图想要通过说服,想要通过制度,想要通过权威去让对方修正自己的弱项或是缺点,这是多么得不偿失、事倍功半的事啊。
当你着眼于团队成员的缺点,并企图去修正他们时,也势必要做好面临怨声载道、心口不一的风险。无论是团队的管理者,还是被管理的成员都会特别辛苦。
昨天我身边就发生了一件没有善于运用对方的智慧,没有善于使用对方喜欢的、适合对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对方进步的关注,结果不理想的事。
大致的事情是这样的。我们5人的赋能小组,每个人每一周都要分享一次阅读感受或是分享一个自己学到的小知识,目的就是督促大家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或是其他方面的技能。用分享的方式来让大家有更好的表达能力,呈现出自己学习的成果。
这个事情一直都做的挺好的,7月下旬开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家比较忙,还是其他的原因,我看群里没有人在做这个事情了。所以昨天我就主动的在群里询问了两位小伙伴,其中一位小伙伴之前在群里说要给大家分享保险基础知识,另外一位小伙伴说要给大家分享红酒知识。这两个方面的知识都是他们工作范围内的事情比较擅长的。
我非常热情地发了分享邀请,时间过去了5分钟,10分钟依然没有人回复。这在我们4人的赋能小组里是不怎么会出现的状况。当时我在想也许大家都在忙,没来得及看消息吧,所以我就耐心的等待。可是等了到下班时间,群里依然安安静静,仿佛大家今天忙到都没有时间看群里的消息。
当我下班回家走在路上,仔细的想了想,今天我的举动似乎有点过当了。
为什么说自己的行为过当呢?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绝大多数时间也势必会围绕着自己的工作去展开,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家没有时间用来准备分享知识也是在正常不过了。
其次,分享并不是对方的真实需求,只不过是当时在做本月计划的时候迫于现场的压力,对方本能地说了自己擅长的工作之事。
再者,我不能将自己渴望进步,渴望成长的目标强加于人。我自己是希望通过分享来将自己的输入很好的转化运用出来,希望通过分享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所以,我很珍惜在小团体里的分享机会,因为我认为只有经历过无数次小团体分享的经验,不断复盘,不断提升,当更大的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才可能发挥正常水平。
那些所有呈现在观众面前完美的表演,完美的演讲都是当事人在台下经历过无数次演练的结果。我们看到的是花,但其实成长的是根,只有不停底去浇灌根才能开出更美的花。
最后,虽然我的出发点是为了对方能够一起更好的成长,但我的表达方式是欠妥的。
为什么说自己的表达方式是欠妥的呢?
人都是要面子的。无论是再熟悉的团体都一定要注意尊重对方,给对方留足够的面子。被别人尊重,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充分沟通,了解对方的出发点。可以私下一对一发信息给小伙伴,问一问最近是不是比较忙,没来得及准备这些分享知识啊。或是在准备分享知识的过程中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呀,有没有哪里需要我们其他人支持的?
相信如果当时我的沟通方式换一下,或许情景会大有不同。因为没有谁喜欢被别人“管束”,没有人喜欢被规则制约,人性都是渴望自由的,渴望随性的。
如果想要一起进步,想要一起做点什么,就要学着善用每个人的智慧,善用每个人喜欢的方式让大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擅长做的事。因为最能创造价值的人一定是那个彻底投身于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