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想抒发,源于有次听到公公和亲戚电话聊天,互相八卦吐槽讲述别人家的故事,谁不好,谁做得不对,谁做得多么过分。人嘛喜欢叨叨,这是人性。
我内心叹息的是,各种评价看法意见看别人,贴个标签太容易了,可也会造成与真实初心所想要的结果渐行渐远。
我看到过小镇上走访亲戚,看到街坊里的儿媳们,说话里眼神里对婆婆多么不满。
走到哪里多少都有类似与老人相处的功课,谁心里不渴望爱和尊重,满足需要。可是我们都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诉求,要么隐忍压抑去抗议。没有更多更深层的思考,没有更深地体会而做出的表达。
要是老人对我们不满意,我们怎样多角度去看呢?有个伙伴跟我说,她坐月子用点空调,公公都生气,还说她浪费。她非常不爽,她说相处久了,积压多了有时候都想Sha人。
他们彼此的表现是想要互相针对谁吗?
媳妇要的只是被在乎被呵护,公公要的是节约会过日子,要的不同然后又没办法心平气和表达,从小到大谁能好好上过语言课,大家都不擅长不太会。
我说我公公也很类似,冰箱囤积食物,特价商品买了一大堆,各种招数省水省电。可以买到几毛钱便宜的菜,我们年轻人点外卖下馆子也会不舒服的。
为什么大家谈起老人都很相似?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人,事物不同,我们饿一顿都不好受了,我们让自己吃不饱三天呢?或者长期呢?是不是对物质的欲求更强?满足安全感?更不想铺张浪费?
放到更大的环境之下,你会看到老人的不容易,不安和脆弱。也就没有那么多心里和言语的较劲。
不管与他们有什么碰撞,不要忘记去提升优化更好的自己,灵活弹性多角度对待。
我公公是木型人,生活里衣食住行有标准,如果我都不知道五行里五种特质,我可能也会觉得这老头多难搞,真烦人,心里想能不能少说两句。
我也在外学了很多,也多了一些角度,我会去看他对我不满意的地方我是不是要注意?有时候是灶台没擦干净,做菜做得难以下咽,客人要来地板忘记拖,噢,他用他叨叨的方式只是希望把事做得干净利落清爽。
重点是,把精力放在事情做好上,至于他能不能以我想要的方式对我好,这就不要辛苦强求了。
我发现他也特别能说,能跟人说话吐槽很久,我以前也挺受不了的,发现自己也会自我发泄一会,现在更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那就是他习惯的方式,要倾诉,也好,他憋在肚子里更不好受。我做我自己的事情,同时也多些小心谨慎少给他老人家添麻烦,基本上也是相安无事的。
重点是:面对一抹夕阳,时间是生命,我们是朝阳,不要浪费太多精力在芝麻绿豆上去对抗拧巴。
那么,还好各种家庭相似的状况和挑战,最核心的一点还是在于:精神与物质强大与丰富。
我想那些觉得自己没办法,要低声下气,看婆家脸色的人不是没有出路,若是能够有喜欢的爱好,知己挚友,擅长的天赋,技能和副业,日子哪里会以灰色为基调呢?抹干眼泪,走一条路,走着走着也许就有了出路。
像一个农村残疾诗人写了<<我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后来走红之后,一鼓作气与嫌弃他的老公掰了。还有闻名中外的尼克·胡哲,靠自己有钱有颜家庭幸福,无手无脚同样改变命运。
老人那一代动荡不安,更加追求安稳保平安,所以提的要求更加想要后辈符合他们的价值观。那么不能两全怎么办呢?大胆冒险,小心闯荡,自由职业也好,副业也好或者老人不懂的行业也好,有成功的有吃亏的,结合自己的情况,开始可能艰辛,踏实每一步让自己起来,总之就是你能合理让自己的钱包越来越鼓,才有让老人支持的可能,最差大不了租房买房,去旅游什么的,让大家距离产生美。
我可以有这些心得体会,也是出去学习了不少,关系里,我们的自我关怀,情绪管理是可以加强变好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的。
透过生活里发生的情景,都是给我们提升化解的练习机会,透过现象,清晰自己能做的,要理解的部分,烦恼真的可以化作菩提。
去尝试,找到合适自己,更舒服彼此的相处之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