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苏轼诗词中的“自画像”》

《苏轼诗词中的“自画像”》

作者: 安妮的小岛 | 来源:发表于2022-12-20 01:04 被阅读0次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既继承了前人传统突破了传统樊篱,将诗文革新运动扩大至词的领域,在原有词风的基础上实现了标志性的突破与创新,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全新的境界。苏轼用词这一新型的音乐性文体,表现诗歌原始而古老、历久而弥新的题材,并将赋、比、兴等诗歌手法运用于词的创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词的审美潜力,为宋词成为与唐诗比肩的一代文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苏轼在词创作方面最难能可贵而且也是最具闪光点的一点,就是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融入到词的创作当中,这在他多种题材的词作当中都有展现。他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亲苏洵,由发愤读书而入仕,他受父亲影响,走上了同样的道路。仁宗嘉二年苏轼二十一岁时,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嘉枯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了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

          初任仕途,苏轼满怀理想与报复,他挥毫洒志,苏轼词的豪放已为人所共赏。《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苏轼密州任上所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成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遺马唐会挽雅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关于此词的写作,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有所叙及: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响响。数日前措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乐州 纸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官场暗流涌动,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伴君如伴虎,苏轼也掉入了政治漩涡。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他在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下了绝笔诗,其中写到: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心灰意懒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其诗词创作以乌台诗案为界有继承也有明显差异。前期作品积极入世笔法大气磅礴、豪迈奔放。后期作品崇佛向道,风格上空灵隽水、朴质清淡。虽然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大悲叹,但更多的却是“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的小恻隐,他逃离了什涂官场的蝇营狗苟,开始静观自然:“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他越来越觉得文字难以承载内心之痛:“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他将自然与人化而为一:“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当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岛詹州贬所北归途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

    -------------------------------------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州。

    其中不免有自嘲的意思,当给我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超脱,释怀的情结。

    苏轼

    -------------------------------------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历经沧桑。66年的岁月里,或许波溯重重,或许生活奢困,苏轼始终未曾因而颓唐丧志,一直坚强的活下去。而最难得的,应属他始终保有,那颗温柔细腻的诗人心。

          苏东坡的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的这些精神,是我们最为赞叹、尊敬和应当学习的!

    苏轼 上传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诗词中的“自画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hy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