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看聚会视频有感
疫情期间居家,足不出户,晚上老妈又心心念念想重温同学聚会的画面,家里的电脑长久无人问津,也变得反应迟钝、一直卡顿,在反复试了n次后终于顺利播放。妈妈从片花开头一边看一边给我们介绍她的老师、同学,每一位老师的幽默瞬间依然记忆犹新,每一位同学都的名字都那么熟悉,每一个人的故事都那么事无巨细地给我们讲解着……
耿镇高中十一班师生,在分别四十二年后,于2017年5月27日,在五台碧涛苑举行了首次师生聚会。聚会师生共37名,大家分别从西安、北京、太原、大同、忻州、内蒙四川等地汇聚在五台碧涛苑。八十高龄的高爱文老师、王降秀老师参加了聚会。 师生相见心情万分激动,场面热烈感人。本次聚会组织工作严谨有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本片记录的就是这次聚会的点滴花絮。
片首的画面同学们回到阔别四十二年的母校——耿镇中学,故地重游,重温当年的场景。校门已然旧貌换新颜,巍峨的门楼、朱漆红的大门彰显着别样的风采,校门口侧面的老榆树苍劲的身躯依然屹立,校园里一排排原宿舍依然存在,保留着当年的印迹。
聚会前夕,妈妈特意从相册里找到当年毕业时的照片,黑白照片上,露出一个个青春笑脸,那时的服装很单一,却很整齐。妈妈特意嘱咐我去相馆翻新并放大,在聚会时交给班长,也就有了聚会视频片首的当年毕业照。
妈妈告诉我,当年的耿镇中学高中部是来自屋腔乡、耿镇镇、高洪口乡、天和四个乡镇的学生,都是清水河上的,那时候的高中正赶上农业学大寨,他们学习的同时也在劳动,女同学还打毛衣、纳鞋垫。爷爷曾就职于耿镇中学,在松岩口完小担任过校长。爸爸和妈妈都是正宗的耿镇高中生,我和妹妹初中在耿镇中学上的,因此我们一家对耿镇中学情有独钟,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的老家镇上最好的初中、高中,更因为它见证我们一家三代不同时代的工作与学习经历,见证岁月的变迁与年代的更迭,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蜕变……
同学在碧涛苑门口相见,激动相拥,四十二年不见,依然第一眼就认出那个记忆中熟悉的面孔。
看着感人的一幕幕场景,聚会活动组织有序,流程顺畅,环节设置科学合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聚会前几个月,由班长组织,班委组成聚委会,负责筹备组织聚会的相关事宜,负责联系同学建微信群。聚会当天,布置会场的,有主持的,有安排各个环节衔接的。同学们把高中老师都一一用专车请到现场,在碧涛苑门口众同学夹道欢迎两位80多高龄的白发苍苍的老师,为他们送上祝福与鲜花。不管什么时候,班主任永远是一班之主,是最受大家拥护与爱戴的。当时高爱文老师是班主任兼语文班主任,高老师是高家庄的。另一位便是当时的数学老师王降休,还兼任体育老师,依稀记得王老师毕业于北京一个学校英语系,作为毕业于北京的高材生的学生我们是何其荣幸……
四十二年前,师生在一起的画面,记忆犹新……
四十二年后的今天,再相见时的激动,泪如泉涌……
四十年二的冬去春来,四十二年的风雨历练,四十二年的落花流萤,四十二年的日月轮转,春温秋肃,物换星移,改变的是容颜,是心境,不变的却是沉甸甸的思念。
聚会伊始,由班长、班委代表发言,接着同学们畅所欲言,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毕业后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经历,身处祖国的大江南北,许多人上了名牌大学,不少人下海经商,还有的被选拔当了民办教师,也有的务农成为家庭妇女。这里有当官的、部队干部和家属、有部队上的文艺兵、有教师、有老板、有商人、有农民,他们的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同学,他们都叫——耿镇中学十一班。
同学聚会是人生的盛宴,什么都可推辞,就是同学聚会不能不参加。乍一看,人世沧桑刻在脸上,3分钟过后尽开颜。无论你大名鼎鼎,还是学历至高,无论你是财大气粗的老板,还是首屈一指的精英;无论你是人高马大的型男,还是温柔似水的靓女,这一刻,我们热情相拥,无论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官场风云,商海沉浮,甜酸苦辣,悲欢离合,在这里,大家都能感受到踏实、真实、充实,原来,这才是真实的我,原来,这么多年,最难以割舍的,还是浓浓的同学情。
才艺表演环节,每个人都展示了一番,有的是精心准备的朗诵、社会摇,有的是临时发挥的歌曲、戏曲、双人舞,还有的是即兴表演的相声、舞蹈。妈妈不知道有这个环境,临场发挥,献唱一曲《红灯记》,正是她们那个年代的精品。
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优美旋律中,大家纷纷站出来跳起来优美的舞姿,放佛回到了四十二年前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这首歌歌名初为《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该曲是一首歌颂毛泽东思想的歌曲,反映了当时中国工农兵群众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在文革时期传唱度极高。而我和儿子也在妈妈的熏陶下学会唱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首歌,并且我们三人在全面k歌上唱了。儿子当时5周岁,还有些咬字不清,但丝毫不影响他唱这首歌的热情。
一群花甲子的叔叔阿姨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手拉手,肩并肩尽情地唱、跳,记忆一下子拉回到他们的年少青春……
之后,在碧涛苑门前,他们跳绳、打羽毛球、玩躲猫猫、狼抓羊的游戏,老胳膊老腿也变得轻快起来,在欢笑声中留下了永恒的画面……
在一阵激越的锣鼓声中,大兜起胸前的红丝巾激情澎湃地扭起了五台秧歌,扭得走成圈子,有的兴奋地双人对扭,还有的几人组成队列队行扭,大家越扭越兴奋,越扭越有劲头,每个人都步伐都那么轻盈,每个人都脸上都写满了笑意,每个人都眼角都绽放光彩,放佛回到了那个年少轻狂,充满阳光的18岁……
吃着五台的大烩菜、过油土豆,家乡的味道弥漫心尖,吃在嘴里,甜在心头,尤其是五台的烧山药带给大家家乡的味道,每个人都赞口不绝……
一段段,一幕幕,妈妈看的心潮澎湃,录下段视频发到班群,大家都感慨万千。
聚会持续到第二天上午,晚上大家都在宾馆,有同学时代三三两两特别要好的在一起促膝长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见,诉说四十年离别之前。大家都共同心愿是:下一个十年的大聚会,一个都不能少……内心不禁又涌起一阵酸楚,希望七十岁的同学们白发苍苍时依然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参加聚会……
聚会之后大家纷纷伸出援手,一致商议把剩余的资金分给了班里特别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同学,以表同窗情。聚会后那年的八月十五,班委代表还去这几位同学家里进行了慰问,带给他们日常的大米、油、月饼等,以表同窗之情,这份情弥足珍贵,四十二年,半生已过,大家已至暮年,同学这杯酒历久弥坚,醇香久远……
看完视频,妈妈的内心波涛汹涌,又把自己录的短视频、照片发到微信群,和同学们语音叙旧。从聚会不久后收到u盘上的视频,妈妈看的次数不计其数,每年都要看上几遍,仔细地存放着u盘,每每拿出来,眼里泛着光,面带微笑,细细地摩挲着那个u盘,仿佛一位慈爱的母亲爱抚着自己的婴儿……
我和儿子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儿子用自己笨拙的笔写了一篇日记,而我也想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所想、所悟,聊表吾心……
恰同学少年,花甲之年
我们来了,来自天南海北
我们来了,四十二年未见
恩师容颜依旧,鬓角染霜
同学面孔熟悉,饱经沧桑
问同学情是什么?为什么直叫人时常想起,难以忘怀;一生牵挂,三世相亲;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同学情至纯至真,像玉壶冰心,似银色月光,让人心透明,人生温馨,没有名利的杂质,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
从豆蔻年华到花季雨季,恰同学少年,一同飞扬青春的旋律,经历成长的烦恼,承受考试的压力,走过叛逆的日子。做人的基石深深埋下,友谊的种子悄悄萌芽,还有慢慢长大的滋味共同品尝。四十二年前,我们一起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扬起风帆、破浪前行、义无反顾。
华年似水,四十二年前的我们各奔东西,用陌生的眼神打量着社会;四十二年后,我们几经打拼,几经沉浮,找到了人生坐标。回首半辈子历程,有过消沉,有过彷徨,感情丰富了,头脑复杂了,而今,柴米油盐酱醋茶,陪伴着我们的生活,但说实话,谁的心底没有那纯纯的不带尘滓的思念和期待,没有那真真的不容雕饰的企盼和祝愿?任时光飞逝,任岁月轮转,这份深深的友情如陈年佳酿,历久弥香,愈品愈醇。
让我们感怀那段美丽的岁月,因为心灵需要一次回归之旅;让我们感谢那几年的黄金时光,因为她使我们的思念有所维系;让我们呼唤那份纯真的情,相信无论何时,都会传递出最悠长的回声。
同学们,同志们,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视频与照片寻找我们的记忆,回味我们聚会的盛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