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碾出褶皱无数。从2020到2022,记忆晦暗而模糊,那么多日子似乎只是一瞬,不曾留下雪泥鸿爪。细细回想,又从不敢轻掷每一天,小心翼翼地握持着日渐削减的数字,于无常中坚守,于流逝中沉淀。2022年,籍由年度效率手册,我试着以周为单位,记下曾雕刻过的时间,留存岁月的痕迹,在虚无与迷茫中寻求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方向。
持诚敬之心对待每一项工作。这两年对工作有了更多思考,也有了一些积淀。对待日常工作,更加虔诚而笃定。深知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应该敬畏,应该勤勉。若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或者说工作和事业本为一体,实乃人生之大幸。既然是事业,就需要用心用情去经营。
上半年围绕九年级复习备考,在全县范围内做了五次专题研讨,三次模考分析;组织线上教学评一致性观摩活动,效果良好;和高中语文老师一起听课评课,收获良多;指导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重点突破乡镇中学作文教学;命制质量检测试题,认真研究命题技术;利用各种途径学习新课标,把所学所悟分享给更多老师;坚持引领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把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带入初语青年教师成长营;指导几位老师参加市优质课、市观摩课、市级精品课、各类赛课,有本地老师,也有外省市老师,均获得相当不错的成绩;编辑单位公众号,认真对待每一篇文。下半年几乎全部转为线上教学,隔屏交流诸多不便。但教研活动从未停止。也深入到乡镇线上教学中,利用钉钉、腾讯会议观摩课堂教学,探讨教学技艺。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凡人所以立身行己,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年逾不惑,做事情渐渐不再关注“我”的表现,而注重“我”做的事儿对大家能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实效。不自欺,不怠慢,认真且执着地工作。
把读书作为必需的日常。年初大致列出了书目和计划,以改变以往读得少读得慢读得随遇而安的陋习。每个月两本,至少有一本是教学专业类书籍。对自己有要求,即使偶尔懒散,最后的结果也不至于一塌糊涂。2022年,阅读书目如下:孙绍振《古典散文解读全集》、陈海波《教育的最小行动》、章新其《语文中考命题技术研究》、楼宇烈《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两册)、林语堂《苏东坡传》、肖培东《语文:深深浅浅之间》、王君《青春语文代表课11例》《更美语文课2》、罗振宇《阅读的方法》、余映潮《给教师的80条建议》、汪曾祺《人间自在》、黄厚江《阅读课的姿态》、李长之《李白传》、冯唐《成事心法》、申宣成《课例式解读2022新课标》、梁衡《梁衡的21堂作文课》、孙绍振《文学文本解读学》、钱穆《中国历史精神》《孔子传》、谢丽尔《向前一步》、《偷影子的人》《胡桃木小姐》等。
与每月读七八本的阅读达人相比,我一年的阅读量还是少得可怜。而且,好多时候读得急急慌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现在回头去想,记忆中留存寥寥。也许,就如吃的饭都化作了能量,这些书籍的营养早已润泽了我的精神?
巧的是,2022年所读第一本和最末一本,都是孙绍振教授的著作。从2009年读《名作细读》开始,就沉迷于其文本解读中。我的好几个整合教学课例的设计灵感,都来自于孙教授的著作。2023年,准备再读《月迷津渡》《名作细读》。
也听了很多书。樊登读书会年度报告给出的数据是197本。这一年,听樊登讲,也听非凡精读中徐英瑾讲哲学、刘蔚涛讲管理、司晓峰讲亲子关系,听李蕾慢读经典;也听得到电子书,听复旦大学十位教授讲中国文学史。听书一般是在做家务、午休、慢跑的时候、上班的路上。似乎听了很多,但现在想来,听书挤占了思考。以往的习惯,这些时刻是用来思考教学设计或者构思文章的。让耳朵和思想塞满声响,是懒于思考、躲避思考的一种表现吧?
以整合教学作为定向输出。2022年语文湿地“秋备专栏”共推送28篇文章,多为整合教学设计及解读。上半年主要做课外诵读古诗词整合教学设计,大多是前几年遗留下来的、不好拿下的篇目;下半年主要做七年级上册的单元整合教学。至本周一,六个单元的整合设计全部完成。其实,应该早两周就做出来最后一个设计的,因为琐务,因为身心俱疲,因为羊了个羊,拖延到期末。计划中的七八年级期末整合复习教学设计夭折在萌芽状态。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看到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其实,统编教材教师用书中就反复强调要有单元意识,单篇文本教学之间要互为照应互为补充。2020年主持省教科所课题《统编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策略研究》时,曾把单元整合纳入研究内容,可惜在实践和研究中能力有限,最终舍弃了这个部分,而把一课多篇整合、1+X整合、整本书专题整合作为研究重点。今年下决心做来试试看。无论是基于“自然单元”的教读自读课教学,还是基于“学习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都需要一个单元整合课把知识技能的输入转为综合能力的输出,通过整合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的内化建构和关键能力的提升。理想中的单元整合课,是基于统编教材编排,在单元内文本单篇教学或分课段教学之后进行的巩固、探究、运用、融通的总结提升课,是紧扣单元目标,着眼人文素养主题,在读与写之间架设台阶,引领学生小步轻迈,走向自我的感悟与表达。
单元整体教学规划和设计是大工程,需要团队协作,在研讨、实践、反思、纠偏、再实践中摸索磨合。在实验初期,且先从单元整合教学下手,做起来再说。这个学期做了这些设计:《一年好景君须记——七上第一单元整合课》《我爱我的家——七上第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我心中的最美教师——七上第三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班级小报说“人生”——七上第四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我”与动物那些事儿——七上第五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如果失去想象……——七上第六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其中两篇是写作课型,四篇是积累课型;三篇3500字左右,三篇5200字以上。每一篇都有详细的预设和设计说明,以便给教学实践充足的参考。
只有亲自实践过才有知道设计的适切性、合宜度。这一年,设想多实践少,实在是最大的遗憾。某语文大师委婉地批评我的一个古诗整合设计,说得有道理。尽管山东的辉兄弟曾在自己班里用那个设计上课,反馈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试过,到底气短。设计中多是静态、固化呈现,教学环节的疏密动静、活动形式的变化调停,思考不够缜密。单元整合设计中也存在环节过多的弊病。这些都需要在明年的教学实践中一一矫正。
努力做好妈妈这一角色。任何身份和角色都可以被替代,但“妈妈”不能;任何工作和事务都可以拖延,但“妈妈”的陪伴和教导不能。2022是极其艰难的一年。大半年是在封控隔离、居家网课状态。教育孩子成了日常生活的重心。大娃正值高三,功课紧张,考试频繁,高低进退多变。需要做好心理疏导,树立榜样引领,安抚情绪,鼓舞士气。小娃进入小学高年级,习惯的培养,知识的内化,写作能力的提升,英语口语的训练,都离不开妈妈的关注和指导。尤其下半年,全力服务、支持两个孩子的网课学习。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我的事儿都可以放一放,孩子们的事儿必须放首位。
跟儿子的日常交流总是三言两语,必要的时候就以书信的方式互通。这个学期给儿子写了四封信,愿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小姑娘的文字少了很多,平时总粘在一块儿,似乎把想说的话都说完了。其实不然。是自己懒了,那些美好瞬间未经记录,都随风飘散了,实在可惜。记得她小时候,特别喜欢写关于她的文章,上下学时的奇思妙想、平日里的童言稚语、精心制作的手工饰品,都值得认真记录。需要做好的地方还有很多,留待明天继续。
这一年,有努力也有小确幸。评了省厅学科技术带头人,获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在《中国教师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之友》发了三篇文。
这一年有挫败,有委屈,也有过绝望。有些错过,是永远的失去;有些失去,是永久的疤痕。每每用上帝的眼光冷峻地审视自我,一次次看到自己皮袍下的“小”,自卑、自失、自弃,惟愿堕到无边的黑里去……
当太阳再次升起,日子依然新鲜鲜、光亮亮地扑过来。一切都已过去,无论成败,无论荣辱。
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人总要坚持点什么。做不了“开物成务”的大事业,就向内寻求、束身修己。
君师父说,修炼一个“好”的我,就要对当下的生命状态有一种警觉,有一种理性的反省,有一种超越的审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生命的另外一种可能,从而走出自我,走向新的生命状态。
新的一年,继续认真且执着地生活,在坚守中雕琢出生命新的姿态。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