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住宅内自杀,年仅41岁。粉丝们的难以相信和无法接受以及那些追崇热度的话题者,使这个话题瞬间占据各种榜单。
今天查斯特离世时的报警电话曝光,又让一群人伤心了一次。听过音频之后,本来是想查一查官方是否给出自杀原因,却被浏览器的自杀干预感动到。所谓的自杀干预就是在搜索自杀相关内容时,会推荐给你免费的心理咨询电话,并且说上一些生活美好的鸡汤。
这种形式的自杀干预的确很暖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事后谴责自杀者的人。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事情,死亡就像是回家,是我们最后的归属,而选择自杀的人,他们只是主动提前回家。
总是会有人,自以为站在道德的高度来评价“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不痛不痒的评价着,贬低着当事人的承受能力。他们会说自杀者的那些痛苦也有人历过,怎么别人可以熬过来,自杀者就不可以。
很多人对自杀者嗤之以鼻,觉得这些人是懦夫。甚至有些跳楼事件中,有人会在下面喊“你倒是跳啊,不敢了吧!”,在很多关乎生死的时刻,总是少了一些温柔以待,多了一些冷嘲热讽。
所有认为自杀者应该坚强活着的观点,都是我们的主观臆断,而我认为自杀者不应该受到这些因为我们的判断而有的谴责。选择自杀的他们何尝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他们知道自己的离开会给爱自己的人带来怎样的痛苦,而之所以还会做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真的想要结束了。
鲁迅先生曾经在《论人言可畏》中这样写到“至于阮玲玉的自杀,我并不想为她辩护。我是不赞成自杀,自己也不豫备自杀的。但我的不豫备自杀,不是不屑,却因为不能。凡有谁自杀了,现在是总要受一通强毅的评论家的呵斥,阮玲玉当然也不在例外。然而我想,自杀其实是不很容易,决没有我们不豫备自杀的人们所渺视的那么轻而易举的。倘有谁以为容易么,那么,你倒试试看!”
这篇《论人言可畏》是鲁迅先生在阮玲玉自杀之后所写,真真切切,人言可畏!在阮玲玉的遗书中也发现了人言可畏这四个字,真的是生前生后,人言都可畏!自杀是他们的最后一个选择,不应该受到谴责!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责难我自杀,说我应该活下去,但又没有对我伸出任何援手,只知道一个劲儿批评我的家伙一定是一个能够满不在乎地劝天皇陛下去开水果店的伟人。”
对于有自杀想法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可能伸出援手,努力去打消他们这个念头。这里还是想要再说一下浏览器自杀干预的温暖,但当他们真正做出这样的选择之后,我们可以不理解,不支持,但我们至少应该尊重,自杀者不应该受到谴责,真正应该受到谴责的是那些促成自杀者自杀的原因。
前几天重新翻了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沙漠中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在她的故事中变得新奇。写这本书时候的三毛,生活还是充满希望,谁也不曾想到那个在沙漠中开中国饭店的她最后会是这样的选择。
她总是在强调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痛快快的活过。就像她在书中所写到“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和幸福的”。对于那些选择自杀的人来说,何尝不是飞蛾扑火。
一直强调自杀者不应该受到谴责,不是支持自杀,更不是呼吁自杀,只是觉得死者为大,我们不应该妄自评论!而那些心存自杀想法的人,生命不易,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