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运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之前比较喜欢篮球,现在伴随着岁月的增长,高强度的对抗运动已然不在合适。打羽毛球,场地、人员、时间上都不太好安排;游泳,是自己喜欢的,不过也受限于场地、时间等因素。
思来想去在众多运动之中,我选择了受综合因素影响较小的跑步,公园里、体育场、滨江跑道,只要出了大门(尤其是冬天,跨出舒适区)就可以完成对身体的“投资”。
现在基本形成了每周至少一次跑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思绪万千交织在一起,距离已从最初的500米上升到6000米,接下来我将通过模型的方式与你略作分享。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8033/d831f6959ebc980e.png)
有哪些模型呢?结合近期的学习我想到了六环模型(环境、身份、能力、行动、信念、目标)和学习力模型(目标、挑战、方法、练习、反馈、动机)。
六环模型
1、环境: 平时跑的比较多的是滨江跑道,连绵数十公里的滨江休闲区里,跑步者、乘凉者、健身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美丽的画卷;
2、身份:众多身体投资者在你的身前、身后,时而相遇、时而被超越、时而超越他们;
3、目标:对刚开始跑以完成为主,现在跑6000米以完成和跑40分钟两者达到之一为优先;
4、能力:持续有计划的练习,500米、1000米、3000米、4500米,循序渐进地建立跑6000米的能力;
5、信念:跑6000米以完成和跑40分钟两者达到之一为优先,反复暗示自己必须完成,速度可以有快慢,结果必须达到。
6、行动:换上跑鞋走出家门去跑就好。
学习力模型
1、目标:刚开始跑以完成为主,现在跑6000米以完成和跑40分钟两者达到之一为优先;
2、挑战:从刚开始的500米,在1000米,3000米,4500米,6000米,不断地挑战自我的舒适区,形成新的跑步记录。
3、方法:将6400米切割成8个800米,我选择的跑道单程是800米,来回就是1600米。起初跑一个来回,也就是2个800米,慢慢地2个来回、3个来回、4个来回。
4、练习:换上跑鞋走出家门,完成一次次的练习,汗流浃背、面色红润、身体酸爽。
5、反馈:和其他跑友交流跑步心得,改进跑步过程中不当的动作,掌控自己的跑步节奏;
6、动力:跑着泡着,体重降低了、身体轻盈了、体力增加了、距离跑远了、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
如上是2个模型在跑步上的思考,对应到工作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留个悬念以后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