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起稿(上)
一、“感受(感觉)”是绘画中极为重要的一关
要想迅速扭转“感受(感觉)”弱的问题,一定要“眯”眼看世界,把弱的再弱,把强的再强,画出一种很有“意味”的画面来。
“眯”眼后你能够抛弃许多的细节,进而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将许多暗部和远处的细节虚下去,使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一种“视觉印象”,从某种方面来说,这种视觉体验与印象派绘画的原理相同,这也正是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一个新的绘画时代随即开始了,使我们到现在还在遵从着他们所建立起来的尊重自身视觉“感受”的王国中。
大师用“感受”去画的人物肖像:
祖母肖像 / 爱德华·维亚尔(法国) “感受”应该是绘画者最先需要培养的技能,而这个“感受”千万不要误以为只是简单的形象夸张,这里所强调的绘画感受是对象传达出来的一种真实的视觉感受,就像这幅爱德华·维亚尔给自己祖母画的肖像,有一种耀眼的光芒,非常温暖。此幅作品最为厉害的当属五官的描绘,感觉什么都没有画,但是只要我们“眯”起眼,人物的眼神、嘴唇及表情,似乎感觉什么都有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并不是说把眼睛、鼻子、嘴都画得非常细致,就代表你能力强。画是具有“画面感”的,除了真诚的感受外,再配合生动的头、颈、肩动势及硬朗的脸型特征,包括对衣服进行几何体的整体归纳(细小的衣褶都不表现,使得手法与脸部协调一致),然后再把衣褶的形状处理得讲究一些就可以了,包括头套的表现以及背景暖洋洋、金灿灿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精良。 犹太人肖像 / 尼古拉·格里高莱斯库(罗马尼亚) 这幅作品是尼古拉·格里高莱斯库几分钟就画完的作品,却传达出如此强的能力和才华,主要就是建立在“眯”眼看的基础上,作者似乎就在鼻子和嘴的位置暗示了几笔,其余的部分都融入了暗部中,用笔是如此的洒脱和大气。当然对于用笔的技法,可以通过反复的临摹去学习,因为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达到这种熟练程度的。二、别一上来就直接完全用线起稿
模特儿坐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本身就不是线,而是一种光影关系,所以肯定不能只是用线去起稿。
那如何才能快速地把形抓准呢?就是一定要在起稿阶段就带上结构去找形,而且要在考虑光影的前提下带着感受去找,只有当你眯着眼睛去判断、比较,然后画出来的形才是准确、直接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把眼珠、鼻孔画得很清楚,否则画出来的形一定是支离破碎、缺乏感受的。
在找形时千万不能局部化,一定要浑然一体地去观察,也就是要先找最大形。比如在画头发在额头上方的截止点时,一定要感知到下巴的位置,要考虑从头发到嘴再到下巴这条线的倾斜度,要让它们有感觉上的准确,假如连这种基本关系都没表现到位就去确定五官的具体位置,那没有任何意义,到最后还是得擦掉。
从整体出发,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去控制人物的形。因为你看到的不光是一个颧骨、一个鼻子,这只是基本的认识,你需要看到的是它的形体、空间关系,比如鼻子、颧骨、嘴,哪个强、哪个弱、哪个在前、哪个在后,都是有立体空间的,你需要这样去整体观察,而且在刚开始画就要把握好这种节奏。
从两个方面去检查你的画面,一个是用数据化的东西(理性认识)来检查它们之间的比例、宽窄、大小以及位置的准确性,再就是带入情感、感受性的东西来画画。像西方的绘画就把感谢和理性结合得非常贴切,其实像对于模特儿的感受就是偏感性一些的东西,而知识框架就是偏理性的东西,将这两种东西融合起来把握好,你才能将一张画面表现得更完善。在起稿阶段,感性认识要居多一些,而理性知识只是辅助你把形画得更准确而已,这是起稿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读书笔记摘自《素描头像》(主编杨慎修)。
目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