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分享一本樊登的《陪孩子终身成长》
这本书写的真好,以前不觉得原生家庭会影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只是单纯的觉得对孩子比较上心,常在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觉得孩子的身上折射我们父母的影子,孩子的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这本书中:“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关系的投射。"
上面的这句话让让我深刻的反思了和父母的关系,反思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小的时候经常被父亲打骂所以特别的叛逆,天天想离家出走,16岁下学就离开家觉得自己终于走出出了牢笼,感觉那个时候离开了家特别的开心,不用动不动挨骂,动不动挨打。

虽然能理解父亲的行为,但伤害已经在心里,所以隔阂也在心里。
从小到大常听到父亲说:“别人的孩子怎么争气,然后怎么样。"以至于长大受了委屈,难受都要学着自己担,从不想和父母分享自己喜怒,说了也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至到现在我们兄妹和父亲的关系都不好,因为父亲永远觉得自己没有错,即时自己错了也看面子,所以一沟通就吵架。
原生家庭让我受伤,所以对待孩子自己比较用心。

不希望曾经受过的伤害让孩子再受一次,所以经常学着和孩子们沟通,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们有独立的思想。
其实叛逆真的不是孩子本意,有时越压制越反弹,做为过来人很明白孩子大了想自己独立去面对生活的想法,这个时间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打击。
经常受父母打击的孩子长大没有自信,经常自我怀疑,即时有好的工作机会也很难抓住,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配。
所以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治愈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