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上,我一直有一个烂故事,就是工作是辛苦的。
这个烂故事来源于小学的时候,因为当时家里的家务都要我承担,同学放学可以有得玩,而我必须要去煮饭做家务。
再加上父母常常讲他们的工作既辛苦又收入极少,可是又不得不去做。
因此久而久之,就将那些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看成是工作,看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后来意识到这个烂故事,就想要去扭转,希望能消除对工作的阻力,进而养成爱上工作的新习惯。
可是这个愿望迟迟无法实现,目前对工作依然有蛮多阻力。
从愿力的第一个晃荡因子来看,确实存在比较强的晃荡。
一、损既得
损既得,就是担心实现过程会失去现在享有的好处,或舒适地带。
想到爱上工作,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爱上工作后会成为工作狂。这样就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运动,比如跟朋友聚会、游玩等。
还有成为工作狂后,变成跟朋友不同频,慢慢的就会失去朋友。
爱上工作后,工作作息就要非常规律,好像上班族的朝九晚五。变得非常不自由,而我比较向往自由自主,随性的生活。
二、附带伤
附带伤,就是愿望实现后,必须承受我不要的体验,或者灾难。
爱上工作,就会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上,就有可能会积劳成疾,身体健康大受影响。为了工作而失去最重要的健康,有点得不偿失。(马上想起以前单位的总经理,工作狂到胃出血)
爱上工作后,不但会很累,而且生活也很单调。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人生没有什么乐趣。
爱上工作后,没有时间去体验那些我想要体验很久的东西,我觉得自己到目前为止体验的太少了,还有很多很多东西等着我去体验。
以上就是造成愿力晃荡的主要逻辑。没有深挖出来前,是比较隐晦的。只是每当想到要改变的时候,心中就隐隐情绪低落,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情绪低落的,就很不清楚。
今天整理出来,才将这些碎碎念曝光。
其实基本上都是很不靠谱的逻辑,一看就知道问题所在,可惜当初没有好好将其挖出!
现在来好好分析这些逻辑错误:
爱上工作≠工作狂
爱上工作不等于用工作将时间填满,那是行动创造论者的惯性,他们认为在工作上越加大力度,工作效能就越高。
而能量创造论者相信,能量调对之后,工作效能会事半功倍,甚至无为自成。所以,爱上工作只是在调对能量的基础上去工作,工作的过程是连上源能的,成事是不费吹灰的。
因为能量创造下的工作是以更少得更多的,所以会有更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跟朋友疏远是可能性不大的。谁都愿意跟一个丰盛的创造者为伍!
既然爱上工作后,所需时间更少,效能更大,那么留给自己安排的时间就很充裕了,根本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安排。
既然爱上工作≠工作狂,那后续的什么积劳成疾,生活单调,错过很多想要的体验,就不攻自破了。
有时候对一些烂故事不加分析,就简单相信,就很容易造成一些灾难性的结果。
因为一个烂故事会推导出一系列的支撑性烂故事,以及延伸出更多烂故事,并且对你一些很重要的面向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对我的影响就是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3613863/e7887af8148005a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