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贝勃效应”包罗万象】

【“贝勃效应”包罗万象】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22:44 被阅读0次

【“贝勃效应”包罗万象】

一、“贝勃效应”并不遥远

贝勃定律是指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比如,原本一元钱的报纸变成了十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而原本10000元的电脑涨了100元,你一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

再如,人们对报纸售价涨了50元或汽车票由200元涨到250元会十分敏感,但如果房价涨了100甚至200万元,人们都不会觉得涨幅很大。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是一个“狡猾”的定律。它的效应在各个方面几乎都能屡试不爽。因为,不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总是会有一种逐渐适应的机制。有头脑的人会利用贝勃定律为自己减轻做事的阻力。

比如,一块钱的饼突然涨到两块,你会觉得很贵,甚至是无法接受。而五百块的衣服也涨了五块,你就会觉得价钱根本没有变化;熟悉的人对你很好时,你会觉得不以为然,而陌生人对你稍微好点,你会感动到非常感激。

这些都是“贝勃定律”的系类反应,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旦适应某种模式,就会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所以要不断改变这种模式才能获得更和谐的关系。

就拿职场来说,如果你全力以赴吧,领导可能会被贝勃定律影响,容易把你给裁了,你不努力吧,又迟迟得不到成长。

在爱情上,你如果对对象太好,在贝勃定律的影响下,对象可能久而久之会把你的好当做理所当然,一旦你稍有松懈,你俩的情感也就会出现危机。

在消费上,如果商家利用贝勃定律去影响你,你同样也很容易上钩,最常见的就是先把价格定的很高,这时对你的刺激已经固定了,如果突然降价,商家还是可以赚很多,但对你的刺激就大了不少,往往就算你不需要这些物品,也很可能会出手去买、买、买。

在成长上,如果你只是普普通通的去努力,很快就会在贝勃定律的影响下败下阵来,因为同样的努力程度,到最后的效果只会越来越小。

贝勃定律在我们身边太常见了,几乎在每个方面都影响着我们,我们却浑然不觉。

1.商家经营

商家一般会小幅度上涨他们的产品价格,但在人们都接受以后就会加价更多。或者有的商家起初一直把价位抬得很高,某天突然大幅减价,虽远远高于成本,却也会起到招引顾客的效果。

2.人力管理

“贝勃规律”经常应用于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等。一家公司要想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应该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已经麻木了。

3.谈判设计

一般有经验的谈判专家都是在谈判临近结束时才提出一些棘手的条件,而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所诱惑,也就不怎么在意后来才知道的那些缺点了。

4.恋爱关系

恋爱时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因为太好时这种关系就变成了一种单方面付出的失衡关系,不仅对方不会感激,还会遭到厌倦和无感。

5.婚姻相处

婚姻通常在两年或三年之后就会变得平淡和无趣,这种无趣并不是因为人有了巨大的变化,而是对于对方的要求有了不同。换句话说在习惯和潜移默化中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人们在不自觉中的贪婪之心,也可说是一种自我的过度膨胀。

6.人际关系

对于不熟悉的人,通常会很好相处和客客气气,而一旦变得熟悉的朋友,不仅会时常挑刺,还会永远都抱着成见和意见,这也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

当人不由自主产生欲望时,要求越高,越贪婪的人只会导致自己的不满意和迷茫,看谁都不顺眼,看啥都不顺心。而真正的原因是没有接纳别人,更没有学会欣赏别人。

二、“贝勃效应”心理机制

出现贝勃定律是和我们的天性有关。人的天性是懒惰的,正因为懒惰,贝勃定律出现在了我们身上。

我们从接收信息到行动的过程为:接收信息——与大脑的信息进行匹配——输出行动。

举个例子,今天进行的是10kg的负重训练,那信息到行动是这样的:接收到要负重训练的信息——大脑里的信息进行匹配,发现找不到类似信息,因为自己从来没这样做过,所以会非常的紧张、专注——最后再以特别专注的状态开始负重训练

第二天,进行20kg的负重训练,那信息到行动是这样的:接收到负重训练的信息——大脑里的信息进行匹配,发现昨天才负重10kg进行过跑步,既然做过,也就没必要花什么精力去思考了,所以很平淡——最后以平淡的状态开始负重训练。

你看出第一天与第二天的差别来了吗?

由于我们天性是偷懒的,在接受自己接受过的刺激时,不会专注、认真,而是非常随意的去对待,这也就意味着第二天的刺激对我们微乎其微。

1.玫瑰实验

在情人节就剩两个月,一位意大利的心理学家曾在两对具有大体相同的成长背景、年龄阶段和交往过程的恋人当中,做了这样一个送玫瑰花的实验。

心理学家让其中一对恋人中的男孩,每个周末都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送一束红玫瑰;而让另一对恋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节那一天向自己心爱的姑娘送去一束红玫瑰。

由于两个男孩的送花频率和时机不同,导致了结果的截然不同:

那个在每个周末收到红玫瑰的姑娘,表现得相当平静。尽管没有大的不满意,但她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我看到别人送给自己女友大把的‘蓝色妖姬’,比这普通的红玫瑰漂亮多了,心里真是很羡慕!”

而那个从来没有接过红玫瑰的姑娘,当手捧着男朋友送来的红玫瑰花时,表现出了被呵护、被关爱的极度甜蜜,随后竟然旁若无人、欣喜若狂地与男友紧紧拥吻在一起。

2.关爱麻木

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现忘记带钱。好心的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我们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

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个人愣住了!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吧,菜都凉了!”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错误的觉得理所当然;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却令我们感激不已。这便是“贝勃定律”在操作我们的感觉。我们对于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都感动不已。

3.“中枪”的来访者

今天下午咱医院心理睡眠诊疗中心,来访者小方(化名)因为和同事、领导闹矛盾,所以离职了,找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重新找到了一份各方面他都还挺满意的工作。

小方认真的对上一份工作做了复盘,发现,自己之所以会和同事、领导的关系闹得不可开交,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业务能力差了些,总喜欢偷懒,也不全力以赴、认真的去工作。

所以新找的这份工作,小方决定彻底改变自己,再也不偷懒了,刚入职就用尽所有力气的去工作,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法让自己好好在公司待下去,不断成长,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小方也做到了,在新公司之后,几乎没有偷过懒,也非常的努力在做每一件事,常常加班到半夜,期待他能在公司越混越好。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小方在半年之后被辞退了,是的你没看错,上份工作小方经常偷懒,没怎么努力,最后是自己选择离职的,但是这份工作,小方天天加班,全力以赴,却被公司给辞退了,他一时难以接受,整个人都崩溃了……

聚精会神听完叙述后,我帮助他分析了原因所在。原来小方陷入了“贝勃定律”的陷进里,如果你刚入职一家公司,想要长期做下去,做到升职加薪,可别在刚入职就使出全力去工作。

贝勃定律是指,如果第一次经受了强烈的刺激,第二次再来类似的刺激,但不如第一次强烈,那其实刺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我们在把这个定律用在小方老板身上来看,很有可能就是老板刚见到小方时,小方用10分的努力在工作,这样对老板带来的刺激是非常大的,老板觉得小方是一个很努力的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方的状态不可能一直保持在10分的努力,多多少少都会下降,可能下降到9分、8分的样子,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在老板看来,就不一定正常了,为什么?

因为这又是小方给老板带来的努力刺激,但这一次的刺激,与刚开始相比,少了一些,就与贝勃定律说的一样,当老板经历了第一次的强烈刺激之后,再经受小方没有那么强烈的刺激,对老板来说,后面的刺激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那小方后面的努力,在老板看来,可能就变成了不努力,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员工在自己看来,是长期不努力的状态,你会怎么办?

并且小方身边存在另一个人,刚好与他形成对比,另外一个同事,刚进公司的时候,特别懒散,也不愿意努力工作,大家对他印象不怎么好,在努力程度上给与老板的刺激肯定是很少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同事逐渐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了,所以开始拼命工作,在老板的视角看来,原本是不拼命的一个人一下变得这么拼命。那就是从小刺激到了大刺激,这会让老板产生这位同事一直特别努力的印象,刚好与小方形成了对比,所以一个提拔,一个裁掉了。

三、恋爱“贝勃效应”

据调查,到2020年我国将会有近三千万男士娶不到老婆。上一辈愚昧的生育观念正深深伤害着这一代人。

于是乎,谈一场恋爱变成了集家庭、学历、工作、收入等综合考量的战争。所谓的恋爱专家如雨后春笋般呈出不穷,一时间教人谈恋爱变成了一种欣欣向荣的产业。

虽然大部分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其中也有一些点到了一些人的命脉。比如把“贝勃定律”运用到恋爱学中,就相得益彰。

不久前,我的另一位来访者小伙子接触到一个女孩子,对方不矫情不做作,像一股清流,一下子吸引到他。让他觉得这么多年没有白等,于是特别用心,总是没事献殷勤,饭局、电影、饰品……想方设法变着花样逗她开心。一开始很受用,慢慢就明显感觉的到厌烦了。

前几天,他听说女孩想学瑜伽后,就费尽心思托人给她找了一张名师瑜伽课的票。一下班,他饿着肚子骑车穿越半个城市,只希望早点把票交到她的手里。去了女孩家才知道她压根就不在家。女孩在电话那头说:我在朋友家,你回去吧。小伙子说:我把票给你,就明天最后一天。女孩说:你烦不烦呀,我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回去吧!小伙子说:你朋友在哪里,我送……还没说完,就听到手里里传来“嘟嘟”的声音。小伙子觉得女孩简直不可理喻,一个人一边往回赶一边心灰意冷,他期盼的爱情还没发芽就这么凋零了。为此义愤填膺、郁郁寡欢……

听完叙述后,我帮助他分析认为:是过多地献殷勤惹的祸,对方的感觉习以为常,令女孩子的自我评价陡增,恃宠而骄恣意妄为了。

四、婚姻“贝勃效应”

男人,大都有追求优秀的女孩,追求新鲜感,追求新的异性的通病。食色乃人之与生俱来的本性,不管男女都会有这样的本性,因此男人有这样的通病不难理解,只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情结作祟罢了。他们对自己女友的感觉越来越淡,可是对别的女人旅游兴趣则越来越浓,这也是他们的心理因素在作怪。

对于自己的女伴,悄悄消逝的时光慢慢地磨光了往日的激情。那曾经满身的优点,在一双紧盯着它的眼睛里,渐渐地失去了色彩。而因为朝朝幕幕的相容相济,那些曾经不被看到的斑驳突显出来。渐渐地,满身优点的女友变成了满身的缺点。而别的女人,因为仅仅是远瞻,所看到的只有优点。两者相比,自己的女友越来越差,别的女人越来越好。这便让一些男人对自己的女友越来越没感觉,对别的女人越来越有欣赏。

这也很好体现了那句话——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在日夜的相处中,双方的缺点都会暴露无遗,恋爱初期的美好幻想落差具大。因此,当下很多恋爱期间的男女选择婚前同居,这也是试婚的体验,看看双方是不是真的适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贝勃定律,在经过强烈的,长期的爱情后,当身边的人好变成一种习惯,当两个人太过熟悉,这种“好”就会自动隐身。当经历了强烈的刺激后,再给予的刺激,对“TA”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伴侣长久的陪伴比不上旁人的一朵鲜艳玫瑰。

有的人相爱的时候,爱得那样难分难舍,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都给了对方,恨不得使出自己全部能力来保护对方。但是,结婚之后没多久就分手了。

还有的人结婚之后,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和矛盾,但是却越来越依恋对方,最终能够白头到老。那些长久的爱情都有哪些特征呢?

1.能好好说话,好好沟通

那些聊不到一起的婚姻大多都死掉了。因为他们堵死了沟通的路,两颗心离得越来越远。不肯好好说话伴侣,最容易让对方失去与之沟通的信心和勇气。

而在那些和谐的婚姻里,往往都是能够好好说话的伴侣。有人总是认为结了婚就是亲人,跟亲近的人没有必要客气。可是却不知道,犀利的语言就像一把小刀,对任何人都会造成伤害,只不过是亲密的人即使受了伤害也得把伤口遮起来,继续跟伴侣相处。但是如果受的伤害多了,那么伤口就越来越不容易恢复,最后会彻底死心的离开。

2.互相尊重,保持距离

互相尊重,给双方一个距离,而爱情是需要有距离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刺猬感觉天气非常寒冷,冻得直打哆嗦,于是就相互靠近对方,结果靠得太近,刺伤了对方,于是他们不得不拉开距离。但是距离拉得太大,又感觉很冷,他们就再次靠近对方。经过这样多次的偿试与磨合,它们终于找到了适合的距离,于是,两个刺猬便能够既取暖而又不刺伤对方。

其实,婚姻就跟刺猬取暖一样。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够既不伤害到对方,也能够让婚姻关系和谐相处,而保持适当距离是最好方法,也是互相的尊重理解。如,不去追问对方不想说的话,不去翻对方的手机等等。

3.互相欣赏,多褒少贬

相互欣赏是婚姻关系和谐美满的润滑剂。

对于相爱的两个人来说,爱和欣赏与赞美是分不开的,爱人往往会把欣赏当成爱。而把批评当成你不爱他。

爱你的人不会很客观地去看待一件事情。他在乎的不是事情本身的对错,而是你的态度。所以当伴侣在外面有了不如意的事跟你说的时候,你最好不要去评判这件事情本身的对错,不要去指责伴侣哪里出了错误,而是要第一时间对伴侣表示理解和支持。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不分是非的赞美和支持,是不是会混淆黑白呢?其实在他冷静下来之后,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该怎么去做,也知道自己的情绪是否失控。他跟你倾诉只是想得到你的理解而已,他不是想让你给想办法,也不是想让你指出他哪里不对。

4.互相体贴,懂得照顾

爱情一直走下去,都要走向亲情,那就要互相体贴和懂得照顾对方,不知道对方冷暖的爱情也不会走长远。

爱,就表现在细节里,比如,下雨的时候你知道给她去送把伞。他累的时候,你知道给他倒一杯水。天冷的时候,你知道给她买一件衣服。这些细节都非常小,但是润物无声,对于爱情会起到很好的滋养作用。爱情就是在这些日常的琐事里培养起来的。爱对方就要在琐碎的日常里勤于付出。

爱情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任何感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爱情也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态会越来越不同。爱情中的两个人只有用心去体会对方的需要,懂得好好说话,懂得尊重对方,懂得适当地跟对方保持距离,少批评多赞美,知道在日常里去体贴对方,爱情才会长久。

什么是浪漫?是少见,是稀罕;什么是欲望?是刺激,是短暂。或许变心是本能,但忠诚才是选择。只有懂得珍惜,才能真正拥有,这不仅是一种聪明,也是智慧。

五、人际“贝勃效应”

通俗的说,就是你第一次帮助某个人的时候,他会非常感激你的。但是,每次这个人有困难的时候都会找你,你每次都会帮他。时间久了,这个人就会产生一种依赖性,哪天你没有帮他,他就会恨你。

人心就是这样,许多故事都告诉我们,你做好事是很好的,但是就怕有些人不但不感恩还认为那是“应该”的。

1.鸡蛋“应该”是我的

某单位午饭发鸡蛋,A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刚开始B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A将鸡蛋给了C,B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A的,A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她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她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她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2.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关键的时候给予他人一斗米,如同雪中送炭,人会心怀感恩。如果久而久之给予的太多,就会使人贪得无厌,会把这些给予视为理所当然,一旦停止援助就会心生怨恨。

在他人困难中救济一下,即使是小小的帮助,他也感激涕零,但帮助太多了,导致他永不满足,形成依赖性,一旦不再帮助,就会对给予他帮助的人心生怨怼与愤恨。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平时关系还不错。其中一家人因为能干些,家中要富裕的多。这两家本来没有什么恩怨的,可是,这一年,老天爷发怒,降下了灾祸,田中颗粒无收。这穷的一家没有了收成,只好躺着等死。这个时候,富的一家买到了很多粮食,想着大家邻居的,就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这穷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认为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往富人家感谢。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这穷的人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后,他的兄弟说了,这斗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我们明年地里的种子,这个富人太过分了,既然你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和钱,才给这么一点,真是坏的很。

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真不是人。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所以,这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说,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他一斗米,他就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你要不给我,那你就成为我的仇人了。当给予成为一种习惯,就成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接受方则错误的感觉为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和必不可少。

3.老好人的委屈

一直以来,老好人都是以待人热情大方,不会拒绝别人而让你在交际中容易受到大家欢迎,特别是最初阶段。但是,人类都有欺软怕硬心理,在这种心理下,如果你总是习惯性地接受他人的任何请求,常常扮演着一种“老好人”的角色,让人在你身上得寸进尺,那渐渐地你自己也会身心疲惫,早晚有一天会出问题的。

能帮助别人固然很好,但如果总是如此,对方就会得寸进尺,认为你帮忙是理所当然的,感激之情也会淡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灵活一些,可以偶尔故意拒绝对方的要求。

做人要有自己的尺度,你不是神,也不是大圣人,不可事事做“老好人”,总是对别人谦让,有求必应,这样会让人得寸进尺。

自古以来,什么人都有,恶人,人们恐惧他;善人,人们爱戴他;而那些老好人呢?生活中总是可以看到那些随和厚道的、从不得罪人、看起来似乎没有一点儿脾气儿的,人家什么忙都愿意帮的人。按理来说,这种人应该是最讨人喜欢的,若你遇见了自己不愿意去做的或者懒得去做的事,只要叫一句“某某某,帮我个忙好不好”,一个简单明了的“好”,你就可以潇洒解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多亏了那个热心人啊,怎么着也得给他授予一枚好人勋章吧!可是调查却表明,正是这种不拒绝,也不反抗的人,在“世界上最讨厌的人”排名榜中名列前茅。

一个老好人,第一次,A找他帮忙,他没拒绝;第二次,A又寻求帮助,老好人又帮了他……之后,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老好人都毫无意外的帮助A了。但在第无数次的帮忙后,老好人终于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拒绝了A的请求,此时A被激起的愤怒感与失望感将胜于从前的种种,而老好人之前帮A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在他拒绝A的那一刻起,变得毫无意义。

经过无数次的帮助而建立起来的好感就因为仅有一次的拒绝就被破坏了,这究竟是谁的错?老好人想必也是捶胸顿足,有口难言。

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了“得寸进尺效应”,也叫做“登门槛效应”,这是指一个人如果接受了别人的一个小要求,那么别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点的要求,这个人也会倾向于接受。

生活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了别人,心里也会快乐。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没有义务去无条件地帮谁。与其做一个博爱的滥好人,不如去爱少数人,也为少数人所爱。

4.善良要有锋芒

一个老和尚在地上写了这四道题:2+2=4;4+4=8;8+8=16;9+9=19。徒弟们纷纷说道:“师父您算错了一道。”老和尚抬起头来,慢慢地说道:“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这道题是算错了。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为什么没有人夸奖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

做人也是这样,你对他十次好,也许他忘记了,一次不顺心,也许会抹杀所有。这就是100-1=0人性的道理!

有些人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不是每个人都懂“良心”两个字!纵然你有千般好,一个不好,就推翻了你所有的付出;哪怕你掏心掏肺,一个不对,就会罪上加罪,说你狼心狗肺。现实中的有些人类:帮他百次不记恩,半次不帮就记恨。

非得让某些人给你上一课,你才知道:竭尽全力的给予,不是赢得一颗真心,就是感受一次寒心;非得让某些事给你一个打击,你才明白:有情有义的帮助,不是收获一份真情,就是换来一次教训;做人善良可以,但要碰到通情达理的人,不然你的良苦用心就是浪费。

无私换来自私,付出换来伤害。驴说:离开我你就转不动;磨说:离开我你就没命。人傻不是毛病,不虚就行;人精不是问题,不坏就行;善于利用人没问题,别卸磨杀驴就行;人穷人富不是问题,懂得付出就行。人生就像生意,付出的不一定会有回报,现在的社会太过现实。做人太过善良,会被人欺;对人太好,会变成理所应当;太过憨厚,会被人当傻瓜;太过义气,会被人利用。太多故事是农夫和蛇,或是东郭先生和狼。人与人之间,往往不知道谁是农夫,谁是蛇。出门在外,不论别人给你热脸还是冷脸,都没关系。做人最重要:嘴上不说,心里明白!人活着,别算计别人。总想处心积虑把人算,必有后患无穷把心煎;总想占人便宜好处赚,必有情淡缘散人心远。肯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人不还,天也会还;懂大度的人终究不会输,容忍一时,却赢了一世好人缘。做人,要把良心放心间,要把德行放身边。不管爱情还是友情,如果你丢了真心,忘了感恩,失了诚信,你就什么都不是!

其实,人都是相互的,你怎么待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待你,你待别人刻薄,别人就会远离你,你待他人真诚,别人就会珍惜你。

5.不偏不倚,折中调和

中庸之道意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孔子说:“人人都说我是聪明的,可是被利欲驱使,像禽兽般地进入捕网、木笼、陷阱之中,却不知道如何逃避。人人都说我是聪明的,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连一个整月也不能坚守。”

孔子很感慨人们不懂得中庸之道,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重要,贪欲功名利禄之无止境,还自以为聪明。被利欲驱使,像禽兽般地进入捕网、木笼、陷阱之中,却不知道如何逃避。

适可而止,激流勇退,是中庸之道教给我们的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我国古代有许多能人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招致杀身之祸,如汉之韩信,清之年羹尧,他们都有旷世之才,却不明白“功高盖主”、“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最后进退失据,落得个身首异处,让后人不胜唏嘘。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讲明物极必反的原理,什么事都要有度,不要过分。极力要做得最好,往往难以达致目标。这是一个极其明白的道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人人都以为是公理,可历史上有些貌似有大智慧的人就是不明白,这最出名的要数韩信了。韩信确实是一位军事奇才,刘邦也算慧眼识人,不拘一格拜这位末路英雄为大将军。韩信最终也不负刘邦的拜托,逼得项羽垓下自刎,为汉家奠定江山。但韩信功劳太大了,刘邦怕他恃功谋反。当时韩信手下有个谋士叫蒯通,他已觉察出刘邦对韩信的不信任,就劝韩信早日离开刘邦,早立门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是韩信听了却无动于衷。基于对韩信的不信任,刘邦正式登上皇位后,就开始动作了。先是将韩信从王位降至侯位,后来吕后词条又以韩信装病不愿随刘邦一同征讨谋反的陈豨词条为由,深文周纳,罗织陈豨的谋反是出于韩信的指使罪,不等韩信申辩,就被吕后下令处死。一代名将就是这样因为不识进退冤屈而死。与韩信相反的也是他同时代跟刘邦打天下的同事张良。

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汉三杰词条之一,也是为刘邦打下汉家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他深谙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精髓,对功名的态度就与韩信大不同。先是刘邦论功行赏,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 (今江苏 沛县 ),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词条。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国灭张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 彭越词条 、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 范蠡词条 、 文种 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 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 欲轻身成仙,最后竟不知所终。

韩信、张良都是人杰,但其高下还是分明的。在与人交往接触的时候以史为鉴,只有懂得了功成身退,对于那些名利就全当作镜花水月,浮云尘烟,用大度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退让再退让,也不会像禽兽般地落入捕网、木笼、陷阱之中。

六、巧用“贝勃效应”

现在你或许已经明白贝勃定律的可怕了。但,运用好贝勃定律,不仅能让自己不断成长,还能避免别人用贝勃定律来影响自己。

1.帮助成长

初始化心态其实类似于空杯心态。这种心态是指你在每一件事上,都要以初始化的心态去应对,也就是哪怕你做过这类事情,等到再次去做的时候,也要以没做过的心态去做。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成长这件事,所谓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困难中不断的去突破,从而逐渐成长,成长总伴随着痛苦。

贝勃定律则告诉我们,如果每一次的困难都类似,不去增强的话,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不敏感、专注,那成长的速度也会变慢。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们的天生惰性,当再次面对同样的困难时,由于自己已经经历过了,所以不会太专注。

初始化心态刚好能够抵消这样的天性,可以把眼前的困难当做是自己第一次遇见,就不再会偷懒了,因为第一次遇见的困难总要全力应对才能很好的克服。

每一次都这样做,那就变成了每一次都全力以赴去克服困难,不会因为同类困难的增多而懈怠,自然就取得了成长。

再举个例子,你现在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跑步计划,每天跑10分钟,可能前几天你啥也不做,你对跑步的激情还在,时间一长,你会越来越不想跑,但如果能用初始化心态来对待,那事情将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把每次跑步当成第一次,重新在脑海里思考一遍我为什么要跑步,跑步能够给我带来哪些好处,这样会让你对自己这次跑步是第一次,深信不疑,那激情乍起,成长就会持续了。

这里有一个注意事项,如果让自己做到初始化心态?就拿跑步这件事来说, 你一定要不断的给自己新鲜感,比如今天思考跑步的作用是锻炼身体,明天就可以思考跑步的作用是提升注意力,这样能让你轻而易举的做到初始化心态,从而得以持续成长。

2.避免影响

(1)降低起点

首先,我们要降低自己的起点。贝勃定律之所以会出现在他人身上,从而影响到我们,主要是因为在他人看来,我们身上的波动是从高到低的,也会因此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印象。

文首中的小方,在他的领导看来,小方的努力程度是由高到低的,也因此对小方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减少这种由高到低的波动,甚至逆转。降低起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举个例子,如果你和小方一样,入职了一家公司,先摸清楚大家对你的评价。比如,工作能力如何,是中等还是差劲?比如,学习能力如何,是中等还是差劲..........

尤其要关注的是工作能力,如果其他同事对你工作能力的评价是中等,你要做啥?降低起点呀,把自己的工作能力展现出来的状态先降低到中等偏下。

虽然刚开始同事、领导对你的印象不会特别好,但没事,咱们看的是长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你逐渐的进步,他们对你的印象会越来越好。

但要注意,所说的降低起点,指的是表面上的降低起点,而不是你真实的实力只有这样,真实的实力一定要比展现出的实力高,并且还要不断努力去提升,否则你真实的能力一旦与你展现的实力一样,这样的方法就没有意义了,主动去拖慢自己的成长速度是没有好处的。

(2)设计又长又矮的楼梯

有这样一句富涵哲理的话:“慢慢来,比较快。”意指大多数事情,其实慢慢的一步步来,才是最快速的方法,设计又长又矮的楼梯背后的逻辑正是慢慢来,比较快。事情刚刚开始时,你降低起点,有时反而会成长得较快。如果你在成长起步时,展现出过于快速的进步,然后一下又不稳定的退步了,那领导受到贝勃定律的影响,对你的印象会变差。我们如果能慢慢的进步,每一次进步之后维持的时间尽可能延长一些,但又不是特别长,这样领导总是能够受到和上次差不多,或者说比上次更大的刺激,每一次刺激,都会让领导感觉你真的很努力,一直在进步,升职加薪就指日可待啦。

那每一次进步的大小,就是楼梯的高度,每一次进步所维持的时间,就是每一层阶梯的长度。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位职场新人,岗位是商务代表,公司的平均记录是在2年内拿下20个区域,你在了解清楚之后,首先给出的起点,一定是低于自己的实力,但是尽量放在离平均值差一点的地方。

像2年拿20个区域,那就是一年拿10个区域,你刚开始展现出来的实力可以让自己在前3个月,一个区域都没拿到,但其实与区域的关系已经在维护了,这样在领导看来,虽然这个员工表现一般般,但是还是有上升空间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在第四个月开始,每月拿下一个,在领导看来,你开始进步了,对你开始有了期待。

但注意,我们要求设计的楼梯是有长这个特点,也就是你每一次进步之后,要控制在长段时间原地踏步,比如能一个月拿下一个区域之后,就不要第二个月拿下2个区域了,而是继续维持在每月拿一个区域的频率。

大约在2年之后,勉强拿21个区域的样子,这其实就是矮了,因为比最开始的平均值20个区域高了一点点,也就是展现出缓慢的进步。

通过又长又矮的楼梯,来设计自己的进步之路,领导不仅不会越来越嫌弃你,反而还会越来越欣赏你。

(3)及时止慢

事情就这么完了?并没有,我们还没做到万无一失,你如果一直以这样的速度下去,虽然领导对你的印象会越来越好,但很有可能你也会错失许多机会。

比如有件事需要能力值为10的员工才能做,你实际有10,但你展现出来的只有8,也就会因此丧失机会了。

所以,我们还要学会及时止慢,也就是当眼前出现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你能够触摸到,并且拿下来之后,有机会打破现有的状态,不再是A领导掌控自己,自己会变成领导,由B领导掌控,那一定要及时止慢,完全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在现有的阶层实现跃迁。

不用担心跃迁的后果,跃迁之后,周围的环境都变了,新的领导对你的认识几乎为0了,那你又可以重新从降低起点这个方法开始给自己赢取晋升的机会了,反复经历:做到——打破——跃迁,这样的循环,久而久之你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及时止慢的原理其实与及时止损是类似的,及时止损又可以称为鳄鱼法则。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如果不及时放弃脚,最后手和脚都会没有。

及时止慢也是一样,随着慢的时间越长,你丧失的机会可能就越多,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最后肯定是坏处更多,如果不及时由慢转快,最后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七、懂得珍惜的人才更容易幸福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过度的欲望都会使人踟躇不前,甚至举步维艰。这是因为人的内心一旦产生过分的欲望和感情,就会出现超负荷运行。更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想要得到的越多,压力就越大,脸上的笑容就越少。

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原因而导致我们产生改变,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改变是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产生的错觉,也就是说这是不断攀升的欲望在作祟。

深谙“贝勃定律”的人,会不断的修正自己,理解他人,并产生共情,以对方的思路和出发点去预设问题,这样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烦恼与不平衡。知足常乐,不断反省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控制心智,不把别人的好当作理所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聪明之举,而且是在给自己创建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给自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如果我们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除了收获更多的自得其乐还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我们的感觉很敏感,但也有惰性;它会蒙骗我们的眼睛,也会加重我们的感受而迷失理性。所以,不能太自以为是,我们应带着谦卑的心对待万物众生,才可以少犯错误,积累智慧。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给予方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而受予方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点滴所得,善待身边的人。

我们总是对父母的唠叨烦躁不已,出门看路,不要抽烟喝酒,预告有雨记得带伞……你把这种关怀当成了一种习惯,觉得理所应当。而如果是你心仪的人,可能一个朋友间的礼貌问候,你却受宠若惊,感激涕零。

对朋友,家人,恋人,都应该一视同仁的好。然而,却不要一下子付出你的所有热情。想想看,当你的精力达到极限后,你可能会无法投入更多,而这时候,你的亲人朋友恋人还在期待你的新花样。这样你很可能成为抱怨的对象。

所以,深深的话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慢慢地走。让人慢慢体会到你的浪漫热情才会越来越幸福。

丁俊贵

2020年6月17日

相关文章

  • 【“贝勃效应”包罗万象】

    【“贝勃效应”包罗万象】 一、“贝勃效应”并不遥远 贝勃定律是指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

  • 心理学效应大全

    瀑布心理效应心灵保卫者新浪博客生活中的定律——贝勃定律为什么人类喜新厌旧:边际效应与贝勃定律 - 壹心理布利丹效应...

  • 心理学小卡片.69

    【贝勃定律】 Beibo Law 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指当人们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们来说也...

  • 2018-05-24

    【写作成长计划】18 由“贝勃定律”你会想到什么? “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人对强烈的刺激反应强烈...

  • 生活中的定律——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添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觉到与已有重量的差别 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

  • 【今日微读2018052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背后的认知心理

    【凡勃伦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

  • 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即第一次刺激能缓...

  • 贝勃规律

    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 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

  • 贝勃规律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

  • 贝勃规律

    前一阵子购买博朗剃须刀和Oral-B电动牙刷,发现怎么是一个贵字了得,后来是促销优惠的时候才舍得购买。今天整理微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贝勃效应”包罗万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yp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