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南水北》随笔(二)

《山南水北》随笔(二)

作者: 苏年_9d65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15:32 被阅读0次

    村里乡民之情结。

    一个古老的村庄,它的文明得以延续下去,来自于乡民的代代传承。而一个乡土社会的厚重感,就源于人的积累和延续。八溪峒的农民,与生俱来具有着淳朴和善良。他们待人真诚,对人友善,如同脚下的土地和身后古老的村庄一般厚重,一般博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有说到,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在乡村土地的滋养下生长起来的农民,为何会有如此优秀的特质和品格?而这些,则是城市人并不普遍具备的。

    在《最后的战士》一篇文章中,作者描绘一个“逃兵”在村中的命运。他瘫痪了两年,在村里无亲无故,村里乡民们对他并没有选择抛弃和坐视不理,而是挨家挨户的轮流帮着服侍他,在这一过程中,“逃兵”吃了两年多百家饭,乡民对他也没有丝毫的嫌弃和嘲讽,而是耐心体贴,细心照料,为老兵养老送终。这是一种人格上的伟大,也是一种人性的美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土社会,生育出互帮互助的友善乡民,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尔虞我诈和陌生无助,取而代之的是不求回报的帮持和淳朴。我想这或许也是韩少功迷恋乡土,热爱乡土的一点重要原因,而这也无疑建构起了他深发于心的乡土情结。

    在《青龙偃月刀》一篇文章中,老剃头匠何爹几十年来坚持着传统手艺,不向现代化的技术妥协。其中讲了一个小故事:三明爹是剃头匠何爹最忠诚的顾客,也是何爹平日里无聊时闲谈的话友,几十年的重复使得何爹早已对三明爹的剃头时间了熟于心。在一次长时间未见三明爹来剃头后,何爹亲自翻山越岭前往三明爹家中,得知三明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何爹用毕生的绝活儿送别这位老友。这是多么真挚的乡里村民,让人不禁感动和伤神。在乡土农村,有情有义的人际关系,真诚的朋友情意,没有利益的掺杂和金钱的污染,自由生长,光彩夺目。

    乡土中的人,天生自带这种浓郁的人情味,有情有义,善良真诚。他们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在流汗中获取幸福,在互帮互助中和谐共存。乡土社会是难以想象的厚重和丰富,它塑造了淳朴的民风民俗,也教会乡民如何待人接物,在人性这一方面,乡村从不落后和不足,反而,在如今城市和乡村二元对立关系下,乡里村民身上闪烁着灿烂耀眼的人性之光,这在城市里,是很难在钢筋混凝土和柏油马路上生长和出现的。

    《山南水北》,一篇韩少功先生的性情之作,他对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深入考察让人倾慕,对乡土田园生活的描绘让人向往,通读此本书籍,带给我强烈的一种共鸣和感受。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在城市化一步步吞噬田园的时候,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回归吧,回到生养我们的家园故乡。《山南水北》一书表达了韩少功先生强烈的乡土情结,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乡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它是不能被忘却和抛弃的。一为乡土自然,二为村里乡民,作者所表达的对乡土的眷恋和深爱,所抒发的这种乡土情结,让我深深地感同身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南水北》随笔(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za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