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二零二三六月五日,刊登作者西风的一篇文章《我的存在是因为你的存在》。文章中写道:
一位人类学家去非洲考察当地的习俗和文化。 在考察结束的前一天,他把一只装有礼品和美食的篮子放在一棵树下,然后把部落里的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在他们面前划了一条线,告诉他们说:“当我说‘开始’的时候,你们就朝那棵树跑,谁先到达,那只篮子里的东西就属于谁。”
等孩子们都站好了,人类学家喊道:“开始”,只见这些孩子们手拉着手一起往前跑去,他们同时到达树下,共同享用篮子里的好东西。
人类学家惊讶地问他们:“明明一个人可以赢得篮子里的好东西,为什么你们还要一起跑呢?”
一个小女孩仰着头答道:“如果其他人都很悲伤,谁又可能独自快乐呢?”
几年后,南非著名社会活动家德斯蒙德·图图用非洲南部祖鲁语“ubuntu”一词描述了这个小女孩的思维方式。其意为:“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这是非洲的一种传统价值观。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先不论如此高尚的情怀是否真的存在,事实上也没必要去深究太多,因为人总是要活在美好的向往之中。我认为这应该是作者理想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境界,践行了文学艺术“本质上是通过审美创造活动来抒发主观情感,创造理想现实的精神工具”这一理论。
“我的存在是因为你的存在”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抵意思相近,是一种理想中的人际关系。这也与某一时期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致的,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说某些提法只能是理论上的,无法在现实中践行。如果非要说它存在过,那应该是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当时涌现出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孔繁森、邓稼先,袁隆平……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自从“白猫黑猫”的理论提出以来,全民眼中皆是“孔方兄”,“趋利”成了人们的信念。能不能得到实惠是做事的终极目标,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了是一切行为的准则。当然了,这也许并不是坏事,恰恰是这样才激发了人们的潜能,这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也许正所谓:世间本无对错,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待了。
网友评论